乡村振兴如何留住“土专家”“田秀才”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2-17 17:05:4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编者按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自2021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启动云南“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以来,全省129个县(市、区)已选派10190名各类人才帮扶6913个行政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这项行动中,来自各领域的人才不仅为乡村带来了“智慧之光”,也发现了我省农村地区在引才、育才方面存在的问题。2021年底,云南日报就此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之后,陆续有读者给编辑部来信表达关注与思考。我们选取了4封来信进行摘登,并根据信中反映的问题开展讨论、提出建议,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如何补齐人才短板问题。

  一线来信

  段红丽  (中共鹤庆县委书记)

  鹤庆县素有“银都水乡”美誉,一代又一代的鹤庆银匠们用手中的小锤敲响了鹤庆银器的名气。鹤庆银器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几年,鹤庆着力畅通发现人才的渠道、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培育壮大本土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全县共有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82人,有4人获评“云岭首席技师”。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畅通发现人才的渠道。鼓励乡土人才参加国家、省、州、县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从中发现人才。

  搭建人才成长的平台。重视人才技能培训,在新华银器小镇·新华银匠村里建成了银器文化交流培训中心、小镇会客厅、教学实践基地等,为技能人才交流培训提供了场所和平台。同时,让重点银器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类展销活动,拓展本土人才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制定人才成长政策。鹤庆整合各类人才政策,制定出台《“鹤阳名匠”创新创业行动方案(试行)》,引导高层次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各类乡土人才创新创业。

  发挥人才引领产业的作用。注重发掘与市场契合度高的领军人才,努力将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刘凯槟  (陆良县逸禾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返乡创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的花卉种植公司成为占地1000余亩、年产值5000万元的规模化花卉种植基地,带动了周边56户农户、260人创业致富。

  2021年以来,陆良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一大批专家人才涌向基层一线助推乡村振兴。我们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也离不开本土的“田秀才”;既需要企业管理人才,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但是,当前农业行业社会认可度低,不少农业高校毕业生转行就业,农业公司人才引进难,农业行业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涉农行业的发展。以我们合作社为例,现有从业人员中大多数为中年人,缺乏能够向上连接公司发展方向,向下辐射基层日常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我恳切希望相关部门广辟引才渠道,强化精准培训,切实发挥出人才最大价值。

  盛静波(华中科技大学援派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地处乡政府集镇中心,天猴高速、214国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核心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工作队坚持科技兴农富农,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我们也对“把科技成果体现在大地上,留在农民的口袋里、头脑里”有了深刻的体会。

  当前,省里正在实施“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临翔区立足“茶、果、糖、菜、牛”五大产业,以“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的方式,推行“3+N”农旅产业人才服务小组结对服务,蚂蚁堆村也有了2名科技特派员和农旅专家人才结对帮扶到村。但目前,选派科技特派员主要以“单兵作战”为主,跨界协同、利益联结还不够,个体服务能力不足带来的缺陷,难以满足茶叶、核桃等在种植、加工、新产品开发、市场销售各环节全产业链的发展。

  一只蚂蚁的力量微小,倘若集聚各方人才的齐心努力,共同富裕的大门将更快开启。面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村科技服务薄弱、共享机制不活等问题,亟需构建“帮扶高校院所专家+科技服务团队+乡土人才”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努力从节点服务向全链条服务拓展。同时建议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扶持科技特派员政策,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基层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需要各方人才续写,希望更多的人才力量汇聚乡村,我坚信蚂蚁堆村未来可期。

  胡党进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曼来镇农场田村党总支书记)

  我们村是靠种植三华李远近闻名的。然而,在两年前,三华李果树产量低,白粉病、炭疽病频发一度让果农丧失继续种植的信心。随着玉溪市开展“百名专家扶百村”行动,精准选派玉溪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到农场田村开展帮扶后,我们村的三华李产业发展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以全省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为契机,我们自筹农资建设75亩三华李高效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精选10名市县两级农技专家点对点培育10户优质绿色高效示范户,通过植物营养诊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使三华李品质、卖相和市场竞争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每亩产量增加283.3公斤,每亩产值增加566.6元,远销广西、四川、湖南等地。

  帮扶不是“包办替”,怎样打造一支不走的帮扶队伍?我认为,当前我们急需两类农村人才,一是农业科技人才,帮助解决农村传统产业技术提升遇到的很多瓶颈问题;二是电商人才。当前,水果线上销售占了很大份额,电商人才是解决优质水果跨地区销售难的关键一招。

  为持续巩固农场田村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我们希望能与农业科研院校建立长期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优质的三华李品牌,让更多农户分享科技带来的红利。同时引进电商方面的专家,开展培训,培养网络销售能手,激发广大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汇聚起更强力量。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