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震表示,我国船舶工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船海产品实现全面突破。
中国船舶,乘风远航。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商业首航,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至此,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3颗“皇冠上的明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
亮眼的成绩背后是船舶工业综合实力的深厚积淀。胡震委员表示,船舶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构建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船舶总体技术体系,不断突破装备关键共性技术,为保障海洋装备高端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更好发挥船舶工业优势,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胡震委员表示,要利用好现有技术积累和应用成果,持续推进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夯实深海科技创新基础。
广阔海洋,潜力无限。以数字技术为使能工具、满足绿色增长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面向未来,胡震委员建议,要强化前瞻性、关键性科技布局,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探索深海装备进一步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我国船舶工业驰骋深蓝。(经济日报记者 吉亚矫)
2024年03月08日 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