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记者:昆明市如何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民生保障?
刘洪建:“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是家事、国事、天下事,大家都非常关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一老一小”的相关内容超过30处。
近年来,昆明市把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作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高位推进。2022年12月,制定了《促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昆明市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有7个社区上榜“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我们连续13年将养老服务纳入“10件惠民实事”。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30家,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24个,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324个,社区为老助餐站(点)251个。不断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3家、床位1.9万余张。2023年,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73.9万人,签约覆盖率77.8%,履约率99.92%。
在幼有所育、幼有所学方面,我们认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2023年,全市共提供托位数26296个,较2022年增加9041个。全市共有4家托育机构被评为云南省4A级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数量居全省第一。新增幼儿园公费学位8.43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
记者:让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样样好”,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刘洪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昆明市集中财力保障民生福祉,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均在70%以上。从公共环境改善到社区生活服务,昆明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202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就业补助资金10.32亿元,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4.11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2.19万人,“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昆明上榜“2022年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11元、增长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293元,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
我们全面落实“三个优先”,近两年,昆明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64%。35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为公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全国10.28、4.24、7.24个百分点,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功申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市14个县区人民医院建成胸痛中心、12个建成卒中和创伤中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7年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云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3年,昆明接待游客增长24.15%、旅游收入增长57.39%,上榜国内十大热门出行目的地。这背后,是昆明不断推动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优,让游客感受春城温度、春城美的同时,共同分享幸福之城的幸福味道。
出行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宜居……我们努力为百姓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服务,让百姓的心底更加安稳、热乎。
记者:怎样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刘洪建:王宁书记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期盼的事变成党委、政府要干的事、干好的事,努力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昆明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我们将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就业,打好农村居民、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两个“三年行动”收官战,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确保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
我们将推动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向“高质量”转变,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将深入推进“旅游兴市”,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休闲度假目的地体系和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资源产品化、旅游产品市场化,加快把昆明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承载着群众期盼。我们将继续以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账单,让幸福的味道在每个昆明人的生活中都能享受得到,且越来越浓。
(记者 李向雄 熊明 见习记者 舒倩)
2024年03月28日 16:29
2024年03月28日 15:59
2024年03月28日 15:47
2024年03月28日 15:37
2024年03月28日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