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文沧村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4-15 14:52:1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文沧村通了水泥路。记者 李秋明 通讯员 摄

齐心合力修路。记者 李秋明 通讯员 摄

发展肉牛养殖致富。记者 李秋明 通讯员 摄

  沐浴着春日暖阳,走进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记者深刻感受了精准扶贫给山区群众带来的幸福生活:村里的葡萄园、柑橘园、柠檬园生机盎然;依山而建的民居白墙黛瓦,近五成农户住进了新房;村内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蜿蜒平坦……

  坐落在澜沧江畔、大山深处的文沧村,海拔在1100米至2360米之间,呈立体气候。“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这曾是文沧村过去的真实写照。村里的干部群众为了摆脱贫困奋斗了几十年,但直到2014年底,全村675户217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6750元,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5户1212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4.63%。

  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文沧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挂钩帮扶单位共青团云南省委和保山市人民医院的支持帮助下,锐意进取,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出列。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贫困发生率实现动态“清零”。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幸福来敲门

  2015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挂钩单位对文沧村的帮扶,重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等,以此敲开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门。

  打通脱贫路。2014年以前,文沧村的道路大都是弹石路或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全村13个村民小组,有12个村民小组的道路硬化实现了“组组通”,连田间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水泥路能直达镇里,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种植的农特产品烂在地里了。目前,村里正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硬化、水毁工程恢复等,推进“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公路”建设。

  引来幸福水。多年来,文沧村村民吃水主要靠几口古井,大部分人家挑一担水要走半小时以上的路,一到枯水季节,村民们还得到水井旁排队取水。“特别缺水的时候,老人小孩一起上,锅碗瓢盆摆井边。”村党总支书记肖文龙感慨万千。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全村565户农户100%实现自来水管道入户。村民左云朝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吃水靠人挑,煮饭都要省着用。现在自来水接到家,龙头一扭哗啦啦!”

  住上安全房。以前,村民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土坯房,庭院高低不平。2014年全村调查时,还有76户农户住的是危房。这几年,村里结合小湾电站移民搬迁和村里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该改造的就地改造,该搬迁的实施易地搬迁,彻底圆了群众住“安全房”的梦。陈家寨村民小组村民罗开富靠外出务工挣的钱,2019年投资50万元新盖了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建起了太阳能洗澡间和卫生间,还添置了家具、电器,居住环境变美了。

  村庄展新颜。前些年,村民对生活垃圾丢弃,哪里顺手往哪扔,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这几年,文沧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卫生户评比奖励机制,农户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垃圾不落地,粪草不乱堆,车辆不乱停,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还积极推行“户分类、组收集、村清运”模式,逐步实现了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定点投放、收集清运。如今,村里干净了,太阳能路灯亮了,村口的小河清澈见底,道路两旁种植了三角梅、垂柳等,村民房前屋后没了垃圾堆,多了鲜花、蔬菜和果树,村庄越来越美了。

  抓产业就业扶贫,增收步子稳

  文沧村人过去穷,穷在只会“土里刨食”,主要靠种植水稻、包谷、烤烟等为生。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村里坚持做活土地文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务工经济,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发展特色种植。近年来,文沧村在巩固好烤烟、香料烟、核桃、生猪、肉牛养殖等产业外,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17年,由团省委牵头,引进宾川县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文沧村合作,采取“村党(团)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村里建设121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同年7月,村里成立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8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基地全年用工达600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56人,增加群众务工收入近60万元,土地流转租金22.5万元,带动农家肥销售收入10万余元,村民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下一步,合作社股金分红后,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团省委驻文沧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建林表示。在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务工的村民们都说,同样是种地,过去种的是温饱,现在种的是小康。

  近年来,在上级扶贫项目的支持下,村“两委”还积极引导村民,在低热片区发展柑橘、柠檬等400余亩,覆盖农户320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目前,村里的柑橘已有200多亩投产,实现收入100多万元。3年前,张胜文一家来到位于澜沧江畔的德斯里村民小组,承包了40亩土地种植柑橘。“去冬今春,我家的柑橘收入20多万元。”张胜文说,他承包土地时,扶贫灌溉设施是产业项目投资建设的,种苗是由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的。

  发展务工经济。文沧村人均耕地不到1.3亩,劳动力一直比较富余。但受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全村1200多个劳动力几乎都围着耕地打转转。近年来,村里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在县、镇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实用技能提升培训及创业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全覆盖。有了技能,外出务工就有了信心。2019年,全村有400多人外出务工、创业就业,总收入近10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4100元。“如今,务工经济成了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部分技能强的村民外出一年收入超10万元。”肖文龙表示。

  党建扶贫双推进,致富动力足

  过去,一些贫困户对通过自己奋斗过上好日子不敢想,更不敢干。这几年,文沧村经过换届选举,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级治理体系。组织上为村里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村党总支健全工作制度,加强集体学习,组织外出观摩,坚持民主决策,现场解决问题,使一项项脱贫攻坚任务落地生根。

  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文沧村101名党员有的带头找致富门路,有的参与监督村务,有的联系引导群众,个个肩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干劲。肖文龙说:“只有把心掏出来为群众做事,才能做好。”

  与村民们聊起现在的新生活,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脱贫不忘总书记,致富感谢共产党”。质朴的话里,饱含对党的感激,充满对党组织的信任。脱贫攻坚不仅改善了乡村面貌,而且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成立于2017年10月17日的文沧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以农村团员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党员、在校青年教师为主的青年队伍。

  “目的是提高农村基层青年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李建林表示,通过打造这股青年力量,锻造了一支靠得住、留得下的工作队,这是将来村里发展的保障。

  “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村团总支书记李丽梅说,这支队伍主要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便民利民、困难帮扶等,两年多来,已开展志愿服务12场300余人次。

  文沧村变美了,村民的日子变甜了,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大田坝镇党委书记罗佳来介绍,下一步,文沧村将继续以党建带团建,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依托美丽的澜沧江风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

  文沧村人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方!   (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