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党建引领“三个组织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6-18 11:47: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大理州党建引领“三个组织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搬新家 有就业 能致富

就业培训

在家门口创业

剑川村民在学做布扎

  大理白族自治州强化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就业扶贫组织化、产业扶贫组织化水平,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易地搬迁组织化 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走进云龙县诺邓镇福堂社区,桥上的一副对联格外醒目:“搬迁搬来好日子幸福全靠共产党,易地易出新天地精准施策拔穷根。”

  “2019年11月26日,我家从苗尾乡科立村搬来,新房里有电视、桌椅、电饭煲,我又买了矮柜、沙发等家具。”敲开4单元3楼的一道门,房主刘学成介绍,现在的住房有100平方米,分为3室1厅1厨2卫,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刚入住新居的那一个多月里,我们两口子靠架电线就赚了2万元钱。”刘学成高兴地说,如今他在云龙一中新址工地上打工,妻子有一个公益性岗位,儿子在大理技师学院读书,一家人过得很快乐。

  来自检槽乡清朗村的丰自勇租了一间铺面开办了“丰记餐馆”,主营天麻火腿鸡、全羊汤锅、家常菜。“我家种着两亩天麻,开饭店可以自产自销。”丰自勇说,每天都能卖几桌。天麻火腿鸡一桌268元至288元,大锅菜一桌按每人15元收费。试营业一个多月纯利4000多元。丰自勇的妻子在社区工作,儿子在2公里外的果朗小学读书,平时住校、周末回家。他说:“现在的生活,每天心里都感到很踏实。”

  “福堂社区是云龙县易地扶贫搬迁中最大的一个安置点,占地415亩,投资3.95亿元,建设楼房13幢28个单元591套住房,来自10个乡镇的591户2198名群众入住新居。”诺邓镇副镇长、福堂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志坚介绍,社区配套建设桥梁、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社区办公楼、居民活动场所、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正在完成绿化等收尾工程。

  2018年5月,云龙县启动建设福堂、旧州、仁德、红旗坝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共计安置1004户3823人。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奋战,于2019年12月16日如期完成安置房建设任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如期入住新居。

  据介绍,云龙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党组织,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让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一方面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一方面卡准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员干部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通过“一点一策”“一户一方案”,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大理州坚持力量下沉、重心下移,党员干部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全州从县级及以上部门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1735名,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州把党组织的力量发挥出来,做到有事找组织,行动看党员,让贫困群众有依靠。目前,全州17911人入住新居,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就业扶贫组织化 贫困群众学技术提技能

  “我陪娃娃读书,有空时来跟老师学布扎,将来可做手工卖钱,补贴家用。”剑川县金华镇西门社区大松坪村傈僳族妇女余树花,在73岁的布扎代表性传承人赵怀珠家小院里告诉记者,她住在县城的廉租房,两个娃娃在金华一小读书。县妇联组织培训班学技术,她就报名学布扎,收获很大。

  今年34岁的张四代,被剑川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布扎类“剑川名匠”称号。她创办了“四代布扎体验馆”,并受聘为县妇联、县文化馆的授课教师,多次免费开办布扎刺绣培训班,她还与500多个学艺的姐妹们合作,分工制作各人拿手的部件,最后组装为一件完美的作品。在“体验馆”里,记者遇到一名54岁开始学习布扎的学员陈芬。她说:“我在陪家里老人聊天时做做手工活,一个月也能赚两三千元。”

  “勤劳编织新生活,就近务工致富奔小康。”老君山镇党委书记王梧兴介绍,在挂钩帮扶单位大理州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帮助和协调下,2017年11月从永平县引进永启金属制品厂,注册成立剑川县安民藤制工艺品厂并于2018年6月投产。目前年产值约1000万元,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全镇5个行政村571户2298人,实现“就业岗位送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

  老君山镇新和村2017年从宾川县引进新农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建成高原红心苹果基地930多亩。基地负责人介绍,每亩种植85株苹果树,目前是成长初期,只有小部分挂果,每市斤售价24元。等到了丰产时亩产可达4000市斤至5000市斤,每年带动务工1万人次以上。

  “我们以‘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为目标,打出一套‘就业扶贫’组合拳。截至今年6月4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7218人。”剑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施春花介绍,全县多部门联动抓技能培训,多渠道推荐岗位促转移就业,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给予跨省务工贫困人员劳务补贴和生活补贴,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就地就近转移贫困劳动力,特别是以木雕产业发展与转移就业为切入点,创建“剑川木雕”劳务品牌,目前全县木器木雕产业从业人员2.3万余人,木雕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

  大理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不断提升群众创业致富能力,通过农村党员冬春训、“云岭先锋”夜校、“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方式,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村党员50万人次。通过持续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结对帮扶并提供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全州累计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5.5万人次,转移就业14万人次。

  产业扶贫组织化 贫困群众能致富有路径

  “你看,我们间隔3片叶子保留一个瓜,味道很甜呢!”50多岁的李树春站在比人高的瓜藤前,摘下一个黄瓜大口吃起来。他是山东省寿光县人,6年前来到弥渡县寅街镇河东村创办“鲁滇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规范、绿色、健康、放心”为理念,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200余亩,打造弥渡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典型。

  李树春说:“合作社要做大品牌,必须联合农户发展。”目前,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合作社积极与农户扩大合作,统一种苗、技术、农药、品牌、销售,打响弥渡蔬菜品牌。

  “大理是全球最适宜樱桃蕃茄生长的3大黄金产区之一,我们目前流转土地462亩,采用荷兰温室技术、以色列滴灌技术,无土栽培了安第斯红、柠黄蜜茄等6个品牌,市场销路很好。”在寅街镇永丰村,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曲健端出一盘黄色、红色的小蕃茄让客人品尝。小蕃茄不仅色泽漂亮,而且脆甜爽口、味美浓郁。曲健说:“在这里,一个大棚就是一个植物工厂,亩产量15吨至18吨,亩产值约30万元。”

  “前年,村民对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有担忧,我们召开户主会、群众会,一家一户做工作,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群众也就跟上来了。”永丰村党总支书记白汝说,目前农户租金收入6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公司带动农户20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

  在新街镇海坝庄闻家村,村民刘开云高兴地说:“家里有3口人,日子比过去好多了。”她家里每年从昆明正大猪业有限公司获得收益3000元,已经领到6000元;家庭养猪30多头,收入有10多万元。

  “我县探索创新了‘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生猪产业扶贫模式,建设50万头正大生猪产业链扶贫项目。”新街镇副镇长刘伟介绍这一模式有4大特点:覆盖广,包括全县8个乡镇85个村委会4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进行按期收益;效益好,正大集团与合作社签订10年不可更改的圈舍租赁协议,每年支付给合作社圈舍租赁费每栋26万元;标准高,按照欧美国家标准建设,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生猪育肥场;风险低,合作社按时收取生猪育肥场租赁费,农户一年获得收益3000元。

  弥渡县坚持走“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之路,建基地、创品牌、育龙头、拓市场,“一棵菜、一头猪”挑起弥渡脱贫增收“大梁”。近年来,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带动4.6万农户种植蔬菜22.4万亩,年产值达23.3亿元,荣获“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称号。引进50万头“正大”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带动生猪出栏85万头,实现生猪产值22亿元,荣获“云南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县”称号。同时,现代高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强做大,产业链条有力延伸,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大理州持续推进“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全州成立1315个合作社和277个家庭农场,打造“绿色食品牌”发展扶贫产业,形成以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蚕桑及肉牛、生猪、乳业等20个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扶贫主导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1万户、38.47万人,覆盖率达99.85%,有力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开启幸福新生活。(记者 庄俊华)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