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背包队员”行走在进村路上
干群齐心整治乡村环境
在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又选派1313名“背包队员”出征,加上原有的1442名驻村工作队员、500名就业小分队队员,以及市(县)、乡(镇)抽调的各类工作人员,共计7493人(占全州干部职工总数的52%)下沉到全州256个村,担当政策宣讲员、基层党建指导员、产业发展服务员、项目建设助理员、易地搬迁组织员、素质提升培训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动态管理信息员和讲习员,到脱贫攻坚一线实战,用行动兑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善带头 做美好家园清洁工
位于怒江大峡谷最北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因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而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
不知从何时起,村民发现,青那河变了,各种生活垃圾堆满河道两侧,奔涌不息的河水夹杂着垃圾从山顶延伸到山脚……
今年5月,一支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组成的“环境整治突击队”出现在青那河两岸,清理散落在河道沿岸的生活垃圾,爬坡上坎扫除林地里的白色垃圾。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青那河两岸的垃圾被清除干净了,河水清了。”秋那桶第一书记姚聪学高兴地说,在干部的带动下,群众参与环境提升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周都有很多村民参加大扫除活动。
每到街天,福贡县鹿马登乡鹿马登村百姓赶集又多了一个新去处——到村委会爱心扶贫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
“这些积分是我和弟弟参加清扫依四得通组公路挣的。”鹿马登村村民恰四肯看着用积分换来的拖把、洗衣液、卫生卷纸等物品高兴地说。
为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居环境,鹿马登村把每周一、四、日定为环境卫生日。驻村工作队员、“背包队”、村组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带头,组织全民参与,分片区集中开展除杂草、扫路面、清水沟、捡垃圾等活动,凡是参加大扫除的群众,村小组长现场登记积分,再通过积分去爱心扶贫超市兑换商品。爱心超市物品都是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必需品,积分兑换表上详细标明兑换种类和分值。
小小的积分发挥了大大的作用。如今,鹿马登村村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已被激发出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是空前高涨。通组道路周边变得干净了,房前屋后、屋里屋外变得整洁了,全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脱贫攻坚越到关键时刻,越需充实一线新鲜“血液”,保持一线力量充足。
按照“深度贫困村不少于5名基数队员、贫困村不少于3名基数队员”的要求,怒江州此次调整优化“增派队员数量较多、贫困程度相对较低”的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15名,全州257支驻村工作队1442名队员和167名驻村队员按标准全面覆盖到位。
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恒底村“背包队员”杨小发每天与村民一起大扫除,入户随访抽查。这是他的两项硬性任务。从7月14日驻村以来,短短两周,他已经把自己分管的50户村民全部摸底排查了一遍,其中的24户他已走访了三遍。
“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是以群众的作息时间为准。晚上群众休息了,我们还得商量第二天的事,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虽然很累,但看到群众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就会觉得还有使不完的劲。”杨小发说。
如今,以行政村(社区)工作环境整治、村(驻村)干部生活环境整治、村干部带头打造“美丽家庭”、驻村扶贫工作队打造“美丽家庭”示范户、挂联单位打造“美丽村庄”示范点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经在怒江境内遍地开花,一幅气势恢宏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新怒江的画卷已在大峡谷徐徐展开……
善服务 做劳务输出引路人
“1个月时间专项攻坚5000人省外(州外)转移就业目标任务”。6月29日,由500人组成的15支就业小分队入驻怒江州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
得知村民广坡杨在家的消息,泸水市上江镇城墙坝安置点就业小分队队员和文华再次赶往广坡杨家中,动员他前往珠海务工。
和文华参加的就业小分队进驻城墙坝开展务工宣传动员工作后,以“包栋”分片负责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个小组由1名城墙坝管委会工作人员为组长,主要开展家庭基本情况排查、人员务工信息的核查、就业政策讲解、推送就业扶贫岗位,同时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就业是让搬迁群众安心生活的最好途径。我们多跑几趟,多说几句没有什么,只要群众能出去就业、增加收入,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和文华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城墙坝安置点已经成功转移省外就业人员151人。
越到关键时刻,越是要精准选派、尽锐出战,把敢打硬战、能打胜战的人选派到攻坚一线。
怒江此次选派的“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小分队”共有500人。其中,州级选派80人、县级选派147人、迁入迁出地驻村队员125人、迁入迁出地乡镇干部61人、安置点社区干部中选派87人。
怒江“就业小分队”爬了无数次台阶、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仍然初心不改,日夜奔走在各搬迁安置点,用自己的“脱皮”换来搬迁群众的就业脱贫。
截至7月22日,全州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基本实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的目标。
善作为 做好产业发展带头人
盛夏7月,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长涧村1000多亩金银花花香四溢。
村民和德华在自家地里忙着给金银花松土除草,修剪枝条。去年,两亩金银花给他一家带来了12715元的收入,加上生态护林员的固定收入,和德华一家成功脱贫。
2017年,驻村扶贫工作队经过考察,引进兰坪县臻至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导村民种了1500亩金银花,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玉米、土豆、小麦的种植模式,探索出一条新的产业发展路子。
骄阳下,贡山县捧当乡迪麻洛村党总支书记李金光与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燕芳一起在灵芝种植基地查看灵芝生长情况。
“迪麻洛生态环境好,就是缺少增收致富产业。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带着群众发展灵芝、中药材种植业,群众慢慢有了稳定的增收来源。”李金光说,目前,全村贫困退出累计达417户1390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5.35%下降至目前的0.14%。
“为贫困群众脱贫尽一分力,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荣耀。我愿意继续驻村,直到乡亲们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好生活。”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托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锐在两年驻村工作总结中写下肺腑之言。
清晨,和燕芳与队员们的身影出现在迪麻洛初尼小组的环境整治现场。
“今后,迪麻洛除了发展好养殖业、中药材种植业外,还要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这是迪麻洛农民长远致富关键所在。”和燕芳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背包队现在用心盘算梳理的不仅仅是最后几个贫困户的脱贫问题,更多的是考虑脱贫攻坚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农家乐布局、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让迪麻洛成为滇西旅游环线最璀璨的旅游明珠。
从怒江北面的青那河道,到怒江南面泸水市上江镇同心社区,再到澜沧江畔兰坪啦井镇金银花基地,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的身影更多了,田间地头的培训更多了,农村党群活动室更热闹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更宽了,对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鲁水泉)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