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截至2019年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9.97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35元
全县累计实现脱贫55480户203501人
15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61%
10804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区位性贫困、条件性贫困、素质性贫困、意识性贫困和结构性贫困等突出问题,着力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澜沧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增收
近年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3.62亿元,围绕产业及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目标,大力实施“4+5”扶贫产业发展战略,在培育做优林业经济、热带水果、香料、乡村休闲、转移就业“五大新兴产业”的同时,着力巩固提升茶叶、蔗糖、畜牧、冬季农业“四大传统产业”,为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稳定脱贫夯实基础。
茶产业方面,2019年,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8.4万亩,其中:生态茶面积34.8万亩(其中获得有机认证4.5万亩),古树茶面积3.6万亩。年内实现茶叶总产量2.87万吨,产值19.73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6万户9.3万人,人均增收7046元。
蔗糖产业方面,2019年澜沧县原料甘蔗种植面积29.49万亩,实现产值4.8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户6.59万人,人均增收4376元。
畜牧业方面,2019年,全县大牲畜出栏3.1万头、生猪出栏43.5万头、家禽出栏247.62万羽。实现产值12.3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6万户20.5万人,人均增收3195元。
冬季农业方面,2019年,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6.69万亩,实现总产值3.2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7.7万人,人均增收1622元。
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
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思澜高速即将通车,出县主干道全部建成二级公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正在加速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澜沧县近年来聚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3.88亿元,对157个行政村到县城及所在乡(镇)的公路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部建制村、80%的小组通硬化路。乡(镇)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及通邮率均达100%。
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全县需修缮、重建的62648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6361户)危改户进行了全覆盖改造,共建设123个集中安置点和14个分散安置点,实现“住人无危房、危房不住人”目标。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684件,解决了46.4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完成2127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制定和水费收缴,收取率、收缴率均达100%。
全县电力保障、广播电视覆盖率、网络宽带覆盖率均100%达标。
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
眼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第四民族中学和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全县办学条件正持续改善。
澜沧县瞄准素质短板,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就学、资助,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为重点,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政策。2014年以来,澜沧县在教育领域共投入资金4.86亿元,抓好控辍保学、义教均衡达标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9年通过国家级验收。
针对“直过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的实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依托中国工程院的定点帮扶,争取到4.9亿元建设资金,将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打造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的普洱职业教育分中心,建设规划占地面积691亩,规划容纳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人。
澜沧县还把对“直过民族”不会讲汉语人群开展普通话培训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帮助青壮年劳动力从不会说普通话,到敢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十三五”期间,11个乡(镇)、33个行政村3216名“直过民族”不通汉语群众接受了培训。
(记者 沈浩)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