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获奖代表讲述奋勇拼搏的故事

来源:云南日报 2020-10-16 15:18:2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获奖代表讲述立足本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故事——以奋斗续写壮丽篇章

  今年以来,在脱贫攻坚伟大征程中,我省持续涌现出一大批攻坚克难、创新实干、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心系群众的先进个人。10月15日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奖代表讲述了他们立足本职、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的故事。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

  “永葆奋斗姿态,不负初心使命。十年来,我走遍了禄劝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走得最光荣而自豪、最坚定而充实的是脱贫攻坚5年这一段路程。”作为扶贫先进工作者代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县长李开德的讲述激情洋溢。

  禄劝县农村危房量大面广,而且很多少数民族村子绝大部分都是“土坯房”、“木垛房”、“石板房”,十分破旧。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李开德带领大家下大力气全面消除农村危房。在实施过程中,实行“一户一策”、“一房一方案”,尽可能保留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禄劝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危房改造更是深得民心。苗族同胞潘学昆逢人就讲:“我家盖房子,县长来3次,住上新房子,咱苗家人过上好日子。”

  如今的禄劝,变化天翻地覆,彝山苗岭到处可以看到幸福美好的景象。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李开德心中百感交集:“有幸经历脱贫攻坚伟大变革,参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见证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是新时代给了我们机遇,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给了我们平台。”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吴志宏生前是红河州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红河县三村乡党委副书记兼补干村委会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2019年11月8日,吴志宏因病去世,离开了他所挚爱的工作岗位。在红河广播电视台记者张如方几度哽咽的讲述中,大家重温了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代表吴志宏壮丽的扶贫故事。

  吴志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更是心系农村,工作27年间,他4次到基层挂职任职,5年多的时间工作在乡村。他所在的州志办老同志多、女同志多,组织安排下乡时,吴志宏总是第一个报名。大家知道他家里的困难也不少,就劝他:“你已经去过了,这次就不用报名了。”他反而宽慰大家:“我们都是组织的人,组织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应当去哪里。”

  在同事的眼里,吴志宏总是很忙。他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熬更守夜。在驻村扶贫工作一线,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产业,种植花椒、辣椒、茶叶,养殖牛蛙,全乡20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摘掉贫困帽子;他带领扶贫干部们翻山越岭寻找水源,解决了南哈上中下寨700余名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他“跑断腿,磨破嘴”,到群众家中做危房改造宣传动员工作,让三村乡709户近3000名贫困群众搬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如今,三村乡已如期脱贫出列。吴志宏胸怀大爱、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精神也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间,激励着大家奋勇前行。

  致富不忘党恩勇担社会责任

  从致富能手到脱贫领路人,扶贫好村官代表农宁安的讲述令人感慨。

  富宁县木杠村是中越边境线上的一个多民族村,2013年,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农宁安被选举为村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党员,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的富,这样走出去才敢说自己是木杠村的人。”农宁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几年来,农宁安带着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找路子、跑项目,引进了生猪和肉牛养殖企业,200多户村民加入养殖合作社。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出了“甘蔗上山、水果下田”的模式,带着村民种植了1200亩甘蔗,1100亩樱桃、百香果等水果,并把甘蔗渣等“变废为宝”种植食用菌,做成了循环产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危房改造推进中,一些农户不理解、不支持。农宁安带着村干部们一次次地进村入户,跟群众拉家常、讲政策。去的次数多了,群众深入了解了政策,配合度也就高了。2019年,木杠村所有农户全部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今年4月,木杠村高质量通过了第三方评估检查。

  “脱贫出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将继续努力,带领全体村民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农宁安说。

  “一个人的富裕,只能暂时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而一群人的富裕,才能真正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是扶贫先进典型代表、云南彝人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乡亲互助山窝蛋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李诗怡长期坚守的信念。

  “罗么苴”在彝语里是石头窝子的意思,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乡亲们的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养殖。2011年,立足在浙江温州6年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李诗怡回乡带领罗么苴村群众开展特色山窝鸡养殖。

  9年来,李诗怡一心一意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将小鸡蛋做成了大产业。李诗怡所经营的云南彝人农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带动贫困户40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累计实现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的土地孕育了我、成就了我。”对李诗怡而言,和乡亲们一起不断开创脱贫致富新天地,让更多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是她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

  挥洒汗水战贫困携手奋进筑小康

  “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出门靠溜索,种地像攀岩。这是怒江老百姓对怒江深度贫困总结出来的四句话,也是四年前珠海援滇干部初到怒江时的第一印象……”来自广东珠海的援滇干部王栋以“江海情,携手行”为主题所讲述的粤滇扶贫故事令人动容。

  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4年来, 430多名珠海干部和技术人员,带着13.6亿元帮扶资金来到怒江,在产业、医疗、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等各条战线上真情帮扶。

  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彻底告别深度贫困,4年来,珠海先后选派了163名优秀教师到怒江支教。今年怒江民族中学“珠海班”50名学生高考成绩优异,全班平均分达600分,一本上线率达100%,创怒江有史以来的最好纪录。

  为彻底改善怒江落后的医疗条件,4年来,珠海先后派出206名医务人员到怒江支医,“背篓医生”管延萍便是其中的一位。她主动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自愿到条件艰苦的贡山县丙中洛镇工作。原本半年的帮扶期结束后,她又主动申请延长3年。她坚持“送医进山”达300多次,足迹遍及丙中洛高山峡谷间的46个村组,且整整走了4轮。丙中洛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熟悉她、喜欢她、敬重她,亲切称她为“背篓医生”,中宣部授予她“最美支边人”称号。

  始终秉持“怒江所需,珠海所能”的工作思路,珠海与怒江人民一道向深度贫困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协助怒江近2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江海情,携手行’,短短的六个字背后,凝结着怒江与珠海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结下的深厚情谊。如今,怒江与珠海人‘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坚决完成决战脱贫攻坚任务,坚持东西部协作大战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并进,阔步向前。”粤滇协作代表、广东省援滇干部的发言掷地有声。

  “一段援滇路,一生云南情。”沪滇扶贫协作代表、上海援滇干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良华在讲述中表达了深深的云南情结。

  两年前,王良华接过上海帮扶云南的接力棒,来到楚雄州牟定县。面对贫困户黝黑的面孔、深深的皱纹和期待的眼神,他不禁自问:我来帮什么、还能做什么、走后又留下什么?王良华暗下决心:要做一滴水融入、不做一滴油漂浮,并立下“入滇就是奉献、起步就是冲刺、参战就是决战”的援滇誓言。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基于这一分析,王良华根据当地的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布点补短、连线为链、成片造园”的三步曲帮扶模式。两年多来,先后在牟定实施109个沪滇项目,建成36个光伏扶贫电站,发展芦笋、中药材、软籽石榴等产业基地2万亩,培育食用菌、生猪、李子3条产业链,启动建设6000多亩的沪滇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随着一个个帮扶项目的落地,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活水源泉,也带动全县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产业”的目标。

  为了帮助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王良华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和自己引领”三条路径,先后选送145名干部到上海学习培训或挂职锻炼,把133名贫困学生送到上海职业学院学习深造;邀请长三角地区10多名教授送教上门,并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室;协调上海60多名医疗专家、骨干教师到牟定开展面对面指导、点对点帮扶。

  唯有苦干实干,方可实现跨越。如今的牟定,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一段援滇路、一生云南情。这是我的扶贫感悟,更是上海11批400多名援滇干部的共同心声,我们直接服务云南可能一生只有一次,但关注云南、祝福云南我们会一生一世!”回首援滇路,王良华深情地说。(记者 胡晓蓉  段毅)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