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托起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4-22 15:07:2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昭通市以党建引领,组织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文章——托起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靖安安置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的昭通立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业。

  搬迁群众脱贫后,后续扶持是更重要、更艰巨的长期任务。如何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他们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

  昭通市有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5.47万人,全市23个安置区中,搬迁规模达万人以上的就有9个,昭阳区靖安、鲁甸县卯家湾是全国第一、第二大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面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这篇大文章,昭通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党员干部嵌入社区治理网格,以党建“红绳”把各管理部门力量统筹起来,把各种社会力量汇集起来,让干部精准服务群众,群众主动参与治理,促进了搬迁群众快速实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城镇居民的转变。乌蒙大地,一座座幸福新城正在崛起。

  党建网嵌入治理网 干部和群众心连心

  昭通市城区往北30公里,高速路旁,149栋崭新住宅楼组成的一座新城镇跃然眼前,这就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新区。

  热闹的商业广场、宽敞的马路,医院、学校、超市一应俱全,靖安安置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城市社区。这里的搬迁群众有4万余人,分别来自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区)。

  他们刚刚实现脱贫,正在融入城市生活,这样的特殊社区如何管好?

  靖安安置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魏永翔给我们介绍了“两张网”。一张是“武装”到楼栋的“党建网”,靖安安置区党工委在6个社区成立2个党委、4个党总支,把安置区149栋楼划分为149个居民小组,设立13个党支部、89个党小组,做到支部建在楼栋上。第二张是精细到楼层的“治理网”,整个安置区分社区-片区-楼栋-楼层4级治理网格,社区网格长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两委”班子成员、警务室、治保委员会、巡防队成员为网格员;片区网格长由包片干部担任,支部书记、警务员、片区治安巡防员为网格员;149栋楼每栋楼各有一名楼栋长,3-5层楼有一个楼层长或党员中心户,由党员或者责任心强的居民担任,常态化排查情况、反映问题。

  这样把党组织、党员和社区干部有序组织在一起的“两张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走进惠民社区的社区综治中心,昭通易地扶贫搬迁智慧管理服务系统的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人户信息、安置区情况等信息,所有安置户被分为红黄绿3种颜色。惠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治保委员会委员李秀伟告诉记者,家有残疾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独居高龄老人等情况的标注为“红灯户”,挂联的党支部书记、楼栋长要进行“日随访”;有重病人员、收入在脱贫边缘、独居学生等搬迁户为“黄灯户”,由党员中心户、楼栋长进行“周随访”;无特殊情况、脱贫质量较高的搬迁户全部标注为“绿灯户”,由楼栋长进行“月随访”。这样一来,可以精准对各类住户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群众搬迁入住以来,大到把走失的独居老人送回家、把突发疾病的独居老人送到医院,小到教居民用电饭煲、修马桶,社区党员干部都能通过四级网格快速响应,提供“保姆式”服务。李秀伟说:“现在群众大事小事都找党员、找社区干部,经常半夜一两点还接到电话。”

  前段时间,楼栋长在入户随访的时候发现一家搬迁户兄弟两家闹矛盾,经常吵架。李秀伟带着社区干部进行了4次入户调解,跟兄弟俩说明了现有政策,并帮助他们划分了生活区域,最大限度保障两家生活便利,兄弟俩终于和好如初。

  从永善县莲峰镇松田村搬来的70岁老人苟进敏和75岁的老伴有困难就会想到社区干部,社区干部也经常到家里嘘寒问暖,陪老人看病、教老人用手机,老人感激他们的帮助,在日记里写道:“这个新家,是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红红火火的家……”

  目前,昭通市在各安置区设立党工委(管委会),从各县区抽调精锐力量从事管理工作,9个万人以上安置点成立了社区党组织28个、楼宇党支部88个,建立了“党组织+为民服务站+产业就业工作站+警务工作站+教育卫生工作站+党群工作站”的组织体系和“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干部、干部联系群众”机制,确保群众搬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通过建立社区-片区-楼栋-楼层四级治理网格,实施“红黄绿”精准动态管理模式,重点人群“5人包保责任制”等,实现了精准有效的社区治理,也让原先的“生人社区”逐渐成为“熟人社区”。

  组织化开展劳务输出 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大早,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的几名群众已在食用菌大棚里忙着采摘花菇。60岁的搬迁户代辉武采了满满一桶花菇,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个花菇品质好,不愁卖。去年我租了一个大棚收入4万元,刨除1.8万元成本,纯赚2万多元。”

  鲁甸食用菌产业园是卯家湾安置区的配套产业,由鲁甸县农投公司建设,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引进广东粤旺集团生产食用菌,卯家湾安置区的6个社区以“党组织+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进行香菇种植。以代辉武所在的春熙社区为例,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集体承包了60个大棚,一年带动2000多人次到大棚里务工就业,36户搬迁户个人承租大棚经营,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免去了农户的后顾之忧。代辉武说:“政府的政策好,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承包,还为我们提供贴息贷款,今年我还要再租几个大棚。”

  目前,卯家湾安置区已建设食用菌大棚1000个,还配套建设了食用菌菌棒生产和加工房,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卯家湾安置区砚池党工委书记罗昌武介绍,食用菌大棚主要着眼于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就业。今年卯家湾安置区已有序组织9000余名群众外出务工,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了香葱、食用菌、苹果、蔬菜种植产业,并引进箱包、皮具、藤编、电子加工等11户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积极扶持有能力的群众创业,多渠道帮助群众实现就业,保证了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能致富”既是“搬得出”的目的,也是“稳得住”的前提。昭通市把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易地搬迁群众收入作为后续管理服务的重中之重,以党建引领聚合人社、招商、农业等部门力量,高度组织化为群众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技能提升培训一批、转移输出带动一批、就地就业吸纳一批、自主创业帮扶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9个安置区99421名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3.02%,“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昭通市的各安置点均设立了产业就业服务站(窗口),遍布各社区的就业专员、稳岗专员不辞辛苦地奔走在搬迁群众中,逐户逐人摸清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全覆盖组织意愿协商、岗位推介、政策咨询和参加招聘会。而在省外务工人员聚集的地区,昭通市建立了141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和211个务工就业服务站,不仅能为搬迁群众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一站式务工服务,还能在群众外出务工期间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永善县驻杭州人力资源服务站站长、永善县在浙江流动党员党总支书记王玉登告诉记者,该党总支有4个支部、426名党员,通过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常态化开展文艺活动、节庆活动,外出务工人员都把党支部当成了家,务工有困难找支部解决,老家有事也找支部协调。

  在群众的“家门口”,从服装服饰、电子配件到种植养殖基地,有劳动力的群众可以实现就业和顾家两不误。街边旺铺、中心商业广场等地摊经济、夜市经济红火,返乡创业掀起热潮,一大批搬迁群众通过政府给予的创业贷款、租金减免等扶持政策,实现了成功创业。今年36岁的王仕坤是靖安安置区的搬迁户,在深圳打工多年后,选择在靖安美食广场开了一家奶茶店。除了买餐车花了3万元,他享受到了免场地费以及社区一条龙创业服务,旺季时月收入达6000-8000元。在靖安新区,自主创业的商户已达到317户。

  小积分兑出大文明 新风貌开启新生活

  “大家集合了,听宣讲了!”周五下午两点,鲁甸卯家湾安置点雨露社区工作站的门口就热闹起来。四五百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听社区党总支书记或社区干部拿着话筒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宣讲,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卫生,再到就业政策、安全知识方方面面都涵盖。宣讲结束后,大家拿起笤帚,集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然后社区干部上门检查每家每户“操家理务”情况。参与公共活动、家庭卫生情况合格者均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物资。

  这就是雨露社区开展的“爱心积分超市”物资兑换。雨露社区党总支组织委员马江涛告诉记者,为了帮助群众适应新生活,养成文明习惯,社区建立了遵纪守法、家风家训、扶志扶智、人居环境、社区公益、荣誉加分等6大板块的加减分制度,积分按季度公示,居民可以根据积分兑换生活必需品。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小积分引导搬迁群众不断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高空抛物、乱丢垃圾等不良习惯得到纠正。

  从大山到城镇,从农民到市民,搬迁群众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更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精神世界的充实。昭通市委在安置区全面开展“践初心、摘穷帽,奔小康、感党恩”教育活动,组建感恩教育宣讲团,坚持每月讲授一场“感恩课”,把党的惠民政策、国家投入、生活巨变讲清楚,增进群众思想、工作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同时,以创建文明家庭为载体,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最美家庭”等评选激励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同雨露社区一样,全市安置点28个社区推行积分制管理,将参与家庭信息数据更新、环境卫生提升、公益活动、操家理务等纳入积分评定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兑换活动,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展现新风貌、开启新生活。

  在靖安安置区,党组织引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组建政策宣传、人居环境、纠纷调处、平安建设等志愿服务队伍,联动专业社会工作者组织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游园活动,还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和学生“四点半课堂”等,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记者 郎晶晶)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