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近年来,昆明市晋宁区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在全市首批建成12所共享田间学校。其中,张良花卉、林茂花卉先后入选省、市农民田间学校,张良花卉创建为“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目前,全区已规范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3所,累计开展各种培训50余场次,培训农民2789人次,开展现场实训和观摩交流1500余人次,认定高素质农民1265人。
贴近产业,构建“一主多元”培训体系
晋宁区是云南省鲜切花重要产区,2019年全区花卉产业纳入云南省“一县一业”之后,全区围绕“世界级一朵花”的发展定位,利用纵向五级办学的体系优势和全媒体教学的手段优势,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为依托,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探索形成了以培训中心(农广校)为主体、多元力量参与的“一主多元”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
大规模、高质量培训农民,仅仅依靠农广校或培训中心的力量还不够,许多培训必须举办到农业生产一线。为此,将田间学校建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就成了必然。
在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大棚,玫瑰并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栽种在土里,而是全部种在离地70厘米高的种植槽内。种植槽内放有椰糠等种植基质,上面整齐地铺设了水管,四周还有自动喷药机的轨道。张良说:“现在基地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每亩平均产量多出了4万枝。更重要的是,在无土栽培模式下,由于农药、肥料的施用不直接作用于土壤,可以有效保护土壤不板结。同时,椰糠基质还能循环利用,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反复使用7至10年。”
自从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成为省级农民田间学校以来,围绕“半基质”和“全基质”玫瑰花种植技术,全省各地来培训学习的农民就没有断过。张良说:“以前,我也参加过许多培训,但田间学校这种实地看、现场学的培训方式,农民更容易接受,而且效果更好。”
贴近农民,让“农民”来给农民当老师
“农民”给农民讲课很实用,农民爱听,培训效果也更好。在晋宁区田间课堂里,经常能见到卷着裤腿讲课的高素质农民老师。
“‘粉红雪山’这个品种的特点是温度过高或过低不上色,所以,一个均衡的温度,才会使它均衡地上色。”这是晋宁区林茂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林在田间地头给学员们讲解花卉栽培管理的一幕。从普通农民到高素质农民,从参加培训到组织培训,越来越多像张良、李林一样的农民从学员变成了教员,因为他们都深知,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转变思想、提高技术,而参加培训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2023年,晋宁区首次尝试在已建成的13所农民田间学校中,选取了5所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联合办学机构。通过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及省、市农广校的支持指导,5所田间学校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受到广大学员好评。
贴近需求,赋能田间学校走深走实
随着培训需求和培训方式的多样化,“一主多元”的培训体系正在被注入新的力量。如开发网站或主页、推广手机App、开设微信公众号、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一个集农民教育培训、科学普及、信息传播、抖音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教云平台诞生了。该平台像是一个网上农业课堂,农民想看的、想问的、想学的,应有尽有。有农户坦言,手机已经成了新农具,高素质农民培训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规范田间学校管理,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赋能乡村振兴,晋宁区统筹谋划,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经验,将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体系中的“跟踪服务”模式“平移”到田间学校管理中来,在田间学校运行中全程“跟踪服务”,规范田间学校的管理制度,助力田间学校发展壮大、提质增效。如联合市农广校每月轮转到2至3所农民田间学校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学校加强自身队伍、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建设。同时,指导张良田间学校成功举办了千人“村晚”,协助江红田间学校参加了晋宁区非遗项目展演,邀请市融媒体中心到萌卉田间学校帮助解决自编教材出版的困难,配合江红田间学校开展食用菌种植成果的评估、分析,对接销售渠道等,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记者 杨爽 通讯员 訾言贵 王翠芬)
2024年05月21日 16:22
2024年05月21日 16:20
2024年05月21日 16:19
2024年05月21日 16:15
2024年05月21日 16:10
2024年05月21日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