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总书记缘何强调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

来源:新华社 2023-02-24 09:30:5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第一观察丨新征程上,总书记缘何强调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

  “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他的精神启迪我们探寻生活的意义,点亮心灵的火种。

  光阴流逝,雷锋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从未远去;时代变迁,雷锋精神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

  (一)“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岁月流转、历久弥新,总书记道出了雷锋精神的历史厚度。

  时间拨回到60年前,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这个响亮的名字享誉中华大地,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向雷锋学习的活动在全国展开。雷锋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改革开放后,雷锋身上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激励人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构筑民族精神的高度,对弘扬雷锋精神,高度重视、一以贯之——

  聚焦现实,为强党强国提供丰厚滋养,点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着眼长远,向广大干部群众深情号召“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

  言之谆谆,期望殷殷。

  事业越发展,目标越接近,就越需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越需要振奋精神状态。

  在这次重要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弘扬雷锋精神置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的宏阔背景下,深刻指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这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从雷锋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是社会的呼唤、时代的需要。

  (二)“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这是雷锋日记中的片段。字里行间,无论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还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抑或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无不彰显着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4年多前,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

  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当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涌现,“雷锋”早已不局限于个人,而是化作一个群像、一个符号,汇聚成烛照民族的光芒。

  从赴地方考察调研,常常向全社会发出弘扬英模精神的号召,到在重要时间节点,亲自向英雄模范颁授勋章奖章,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带我们感受榜样的力量。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下,一个个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传棒接力。新时代的“雷锋”们,用自己的拼搏奋斗汇聚起共和国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

  (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供了实践遵循:

  聚焦关键少数,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重视志愿服务,总书记指出:“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

  关注青年一代,总书记要求:“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重在平时、立足本职,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形成常态化和长效机制,学雷锋才能成为全民的自觉活动。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雷锋的每件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但是一件件汇集、一代代传承,铸就了精神丰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策划:霍小光

  主笔:王子铭、张研、王明玉

  统筹:张晓松、罗辉、王绚

  视觉 | 编辑:张惠慧、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