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临沧的绿色崛起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8-22 08:10: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临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04.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08.48亿元,年均增长9.9%,目前正朝着1000亿元的新台阶迈进。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部、云南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连接印度洋最近的陆路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临沧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勇毅前行。经过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接续奋斗,如今的沧江大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古茶之乡、药材之乡、美食之乡、温泉之乡,名副其实的恒春之都、阿佤之都、锗矿之都、高岭土之都,独一无二的通道之地、边贸之地、游学之地、康养之地,无可替代的水电之城、森林之城、坚果之城、微电影之城。”临沧市委书记张之政在8月19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沧专场上说。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临沧全市上下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张之政介绍,十年来,临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304.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08.48亿元,年均增长9.9%,目前正朝着1000亿元的新台阶迈进。

  十年来,临沧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茶叶和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坚果种植面积、品质世界第一,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二。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凤庆(核桃)、双江(茶叶)、永德(澳洲坚果)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耿马(甘蔗)被列为“一县一业”特色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成功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并加快建设改善,推进实施“五大行动”99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57亿元。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国家级各类创新平台8个。国际澳洲坚果大会委员会秘书处和“一带一路”减贫与发展联盟秘书处永久落地临沧,临沧被列为中国—南亚东南亚跨境减贫与发展示范基地。

  十年来,临沧市深入实施“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倍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9万户,商贸经济更加活跃。

  “今日临沧,已成为投资热土、兴业沃土、创业乐土。”在张之政看来,临沧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基础设施跨越发展

  张之政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全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重点的现代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

  大临铁路提前建成通车,11条(段)高速公路全面建设,临沧机场高速、玉临高速(临沧段)等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从“零”到建成667公里的巨大跨越,建成16条(段)1400公里二级公路,行政村公路通畅率和抵边自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凤庆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有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投入使用,临沧成为云南省第4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的州(市)。

  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耿马灌区开工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一期)项目运行通气,县城区、乡镇镇区、口岸、园区、机场和4A级景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凤庆、沧源、双江、镇康4县创建成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全市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30.1%提高到2021年的36.06%,城镇集聚功能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海公铁”联运首运成功,目前已开行14批次,累计运输货物约1.05万吨,货值将近2亿元。实现第三国货物通过“海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经缅甸运抵中国、缅甸货物通过“公铁”联运专列的方式运抵中国、中缅边境跨境人民币首次结算业务、缅甸青贮玉米饲料出口中国、在缅甸滚弄大桥过运“五个重大突破”。

  此外,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成功运营,实现与中欧班列、满俄班列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全面对接。临沧已由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充满生机、活力迸发的开放前沿,正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战略纽带和重要平台。

  民生福祉节节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边疆各族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美好;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串串温暖而有力量的数字可以作证:全市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个世居少数民族、6个“直过民族”、9个跨境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720元、14196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52万农户全部住上安居房,乡亲们的房子漂亮了、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行、饮水、用电、读书、看病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得到全面改善,边疆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临沧大地,“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正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省标杆,一个个“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时下,临沧全市上下正锚定2022年底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的目标,以及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300亿元的目标,苦干实干、奋力拼搏,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本报记者 孔垂炼 文/图)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