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2020年是云南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云南新的重大使命,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使命,团结奋斗,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全年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取得新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12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一系列消息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大战大考中云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坚决守住“保”的底线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奋力前进。
贫困困扰了云南各族人民千百年。摆脱贫困,是云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今年以来,云南接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百日提升、百日巩固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目前,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
把增强民生保障作为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今年省级财政支出的74%左右用于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通过实施基础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4.3万人招聘计划,预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6万人。全省累计投资75亿元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资181.6亿元实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28.38亿元,清欠农民工工资1.85亿元;投资80亿元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核酸检测能力县(市)全覆盖。目前,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23.4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72万人,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
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稳定复苏、逐季向好,今年初云南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疫情防控重点返工企业清单,建立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和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减税降费,强化金融支持,提前完成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账款清欠任务。全年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累计降低企业成本620亿元,民间投资实现逆势增长12.4%,新登记市场主体62.4万户。
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云南省持续抓紧抓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隔离、早治疗”等关键环节,完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边境一线“五个管住”举措,及时有效处置瑞丽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突发境外输入疫情,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贡献。
牢牢守住“保”的基础,兜住民生底线,云南省在稳住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稳住经济基本盘。
全力筑牢“稳”的基础
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1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04%、增速排全国第一。1至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0%,增速较1至10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36.1%。
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作为全年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对支撑全年经济增长、对冲疫情带来的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提出实施云南省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全年累计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超过2211亿元。预计全年综合交通投资达3130亿元,公路投资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水利投资增长27%,居全国第一,8项水利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得益于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在年初大幅下降后实现强劲反弹、平稳增长。
放眼全省,今年基础设施建设可谓硕果累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9年的6003公里增加至9000公里以上,超过110个县通高速;乌东德电站送电顺利投产;全省建成5G基站1.8万个,实现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全覆盖,4G和固定宽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临铁路也将于年底正式开通运营……
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的推进,云南逐步补齐了基础设施的“短板”,夯实了发展基础,区位优势正实实在在地变为云南的发展优势。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今年以来云南省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重大任务,加强长江上游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保卫战”和“8 个标志性战役”取得积极进展,滇池、洱海保护治理深入推进,抚仙湖、泸沽湖保持Ⅰ类水质,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8.7%。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这些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和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正在通过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一步步变成现实,并进一步转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和资源基础。
加快蓄积“进”的动力
坚实的产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今年以来,随着八大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全年全省电力装机总量迈上1亿千瓦新台阶;绿色铝、绿色硅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中国铝谷”初具雏形;绿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农产品冷链设施加快建设;茶叶、花卉等8个重点产业产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加快建设,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3亿人次、恢复65%左右,住宿、餐饮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一部手机”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完善。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中心成立,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滇中新区从成立到‘十三五’末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得益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对产业的科学谋划。2020年对于滇中新区而言,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三张牌’的代表产业,滇中新区引进的北汽、东风、江铃‘三台车’和‘一个中心’(高原实验检测中心),填补了云南整车制造的空白,下一步实现量产后,将行驶在全省各条公路上。”滇中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疫情是对经济的一次压力测试,也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人介绍,应对疫情挑战,云南省不仅圆满完成了防疫物资的保障任务,而且化危为机,完成了防疫产业链的构建,全省口罩从日产不足5万只到现在形成了日均2000万只的生产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持续培育和壮大新动能。目前,云南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中科院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项目启动建设,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34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00家以上。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今年以来,云南省持续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的政策落地见效。省属国企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初见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面推开,全国乡村治理体系首批试点县建设启动。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5%,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58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行政审批服务变得更高效、更便捷,办事企业、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云南省全力筑牢“稳”的基础,持续激发“进”的动力,以项目建设强支撑增后劲,以有效投资扩总量优结构,把“稳”的基础打得更牢,把“进”的质量提得更高,努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用心描绘好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记者 胡晓蓉)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