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作为联系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广大农村的重要节点,县城的发展对推进新型城市化起到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2019年,云南省作出建设“美丽县城”的决策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一年多来,全省各地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效果初显。然而,仔细品味这些“美丽县城”发现,在注重干净整洁“面子”改造的同时,却忽略了特色内涵的“里子”提升。近日,省政协在昆明召开“建设干净宜居特色的美丽县城”专题协商会,委员、专家们把脉支招、积极建言。
升级县城“颜值” 不断加码“美丽”
宽敞的干栏式民居错落有致,披红吐绿的花草馥郁芬芳,四通八达的道路平坦整洁……在穿城而过的威远江边,李其华对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变化感慨万千:“以前没法进到这里玩,都是荒地和田,江边茅草也很深。现在好了,建设得干净、漂亮,我每天都会到这儿来走路、跑步,锻炼身体。”
无独有偶,从小生活在昌宁县的李艳,也见证了家乡从失去“味道”又慢慢恢复如初的变化过程。
“现在天更蓝水更清,飞走的鸟儿又飞回来了,像一幅‘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的优美画卷,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留得住乡愁的地方。”协商会中,背靠家乡的好山好水,李艳通过视频连线向大家讲述昌宁县城的变化。
自2019年启动“美丽县城”建设以来,云南省各地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整治农贸市场、改造老旧小区、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一批像景谷、昌宁这样多彩斑斓的“美丽县城”不断涌现,安宁、腾冲、石屏等20个县(市)被授予第一批“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省发改委副主任周民欣介绍,云南省针对性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争取,截至2020年上半年,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48.53亿元,专项债券609.48亿元,支持各地“美丽县城”建设。
从土屋到楼房,从泥泞小路到平整马路,从灰暗脏乱到绿树成荫鲜花满地……一年多来,全省各县城“颜值”持续升级,“美丽”不断加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美丽持续升级,但县城特色却慢慢变得‘模糊’”的看法,成为了委员、专家们的共识。大家认为,如今走进“美丽县城”细细品味,大多数只是“面子”有光,“里子”却不亮,离真正的“美丽”还相去甚远。
“特色与内涵是美丽县城永恒的生命力,应保持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冷华介绍,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地方热衷于要政策、上项目、争资金,热衷于建大马路大广场,相互模仿、千城一面、同质现象较为突出。此外,规划刚性妥协于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粗放等问题也交织其中,让“美丽县城”建设浮于表面。
推动“面子”和“里子”齐头并进
一个人有精气神,才会朝气蓬勃。同样,城市有了精气神,才会有内在美,才能活力四射。与会委员、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以基础设施为底气,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历史为底蕴,以规划为龙头,以功能完善强基础,以生态建设提颜值,以文化增内涵,以智慧服务提品质,推动看得见的“面子”和看不见的“里子”齐头并进,才是真正的“美丽县城”,才能聚人气、展朝气。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政协副主席杨春玉建议,推进“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强化规划执行,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统领“美丽县城”建设工作科学推进。
昌宁县政协人资环委主任杨正明认为,“干净整洁”只是标配,“识别度”才是标尺。他提出,要把握“专业性”,强化特色要素支撑,体现城市特质;把握“融合性”,打造城市外在美,实现“景”相连成“风景”,培育成“风尚”提升内在美;把握“协调性”,不搞大拆大建,不盲目追求“高大上”。
凤庆县住建局局长杨喜庆说,“识别度”需要通过自然条件、山水格局、产业特色等一体化实现,“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彰显本地区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
不仅要“形象美”,“美丽县城”更要“功能全”。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卢云涛提出,要全面系统地考虑生物流量、水体生态修复,整体统筹县城周边的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区分批分步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要考虑城市建设和排涝设施建设同步实施,避免‘城市看海’的内涝困局,让做好地下管网这样的‘隐形工程’变成‘显性政绩’。”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寒雁建议。
“加快互联网+覆盖和运用,尽可能地将医疗、教育、文旅康养等项目融入智慧化应用,用‘智慧美’增强‘地区竞争力’。”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会专职副主任解丽平认为,“美丽县城”更需要“智慧美”“品质美”。(记者 张潇予)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