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20多件提案40多条建议意见 港澳委员“云端”履职线上议政

来源:春城晚报 2021-01-26 11:35: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虽人不在昆明,但我们心在会场。”25日中午,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没能到现场参会的港澳委员们及时通过手机和电脑收看开幕式网络直播,其中几位委员还通过远程网络连线,“云端”履职,积极参政议政。

  采访中,委员们牵挂着云南的“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云南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等。庄哲猛委员说,许多港澳委员不能前往昆明参会,但履职的热情依然很高,大家都积极地写提案、发言稿。

  截至目前,大会已经收到港澳委员提交的20多件提案,通过微信和履职App,港澳委员们还提交了40多条建议,隔着上千里的距离,也充分感受到了委员们的参政热情。

  “十四五”

  省政协委员徐应强

  尽快制定各项专门规划

  “我关注,云南省的‘十四五’规划,云南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省政协委员徐应强非常关注《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深刻总结了我省当前面临的艰巨的发展任务,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描绘了我省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美好蓝图,催人奋进。

  他说,确保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建议各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各项专门的规划,重点做好我省重点行业、产业和企业的“十四五”专项规划,将我省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将编制我省和各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作为2021年度督查重要事项,按季度进行督查和检查,确保规划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十四五”期间,是云南深度融入大循环、双循环国家战略的重要时期,徐应强建议,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引导各行各业加快启动进程,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把云南建设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辐射东盟十国,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书写经贸合作新篇章。

  自贸区

  省政协委员庄哲猛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我关注,云南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创新发展,希望大美云南能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自挂牌运行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增量市场主体达到31559户,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省政协委员庄哲猛就云南自贸试验区的未来建设和创新发展提出建议:以通道经济为主要方向,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文化、农业、教育、旅游及矿产等优势产业的合作,全面加强与各类园区的创新协同融合发展。

  庄哲猛说,近年来,云南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长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云南企业“走出去”的热情不减。建议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加强与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联动发展,增强开放协同叠加效应。

  在跨境金融创新方面,他建议在服务跨境产业发展的金融领域,重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跨境合作试点,吸引丝路基金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推动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跨境绿色金融试点,与边境国家协商构建跨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快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

  “只有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才能将大美云南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庄哲猛说。

  双循环

  省政协委员邓宣宏雁

  吸引大湾区企业向云南转移

  “我关注,在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战略中,云南如何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省政协委员邓宣宏雁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云南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拥有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后发优势明显,一定要找准切入点,精准补齐短板,把云南建设成为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间的战略纽带以及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在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合作方面,邓宣宏雁建议,充分发挥港澳政协委员的作用,推动云南与大湾区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优势互补,鼓励和吸引大湾区的企业向云南转移;加强科技、人才和资本的交流与合作,为科技创新注入资本动能,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以自贸区建设为依托,推进云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联动机制,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助力国家加快形成利我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云南力量。

  扶贫搬迁

  省政协委员伍达天

  帮助农产品走好最后一公里

  “我关注,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大力度帮助农产品走好最后一公里。”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问题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20年,我提出的提案《关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得到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的跟进办理。‘十四五’开新局,但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生产生活的关注还应该继续。”省政协委员伍达天在今年两会上继续关注这个群体,希望通过系统性、连续性的政策,让农户持续增收致富。

  “因知识和技能不足,市场信息获取不及时,农产品价低难销的情况经常出现。”伍达天建议,在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增产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力度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如分拣、包装、储运、市场对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政府成立农产品市场连接导入中心,由产地政府与市场方政府直接对接,提供金融、保险、物流、仓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能力。

  数字经济

  省政协委员陈冬海

  大力引进与培养数字人才

  “我关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及‘数字云南’助推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非常重视“数字云南”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十四五”规划中也有了更多细致的指导要求。“我衔接去年的‘拥抱数字经济,推进云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案,提出思考和建议。”省政协委员陈冬海提出,要统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为引进数字科技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陈冬海建议,政策与资源向“数字经济”倾斜,以数字经济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大数据技术开发应用为着力点,打造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孵化独角兽企业,积极吸引软件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落地云南,构建软件产业城、开发应用中心、服务外包中心等产业聚集区。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制定数字人才发展战略,大力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

  他还建议云南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合作。建议成立云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数字经济产业联盟”,借鉴福建省“清华海峡研究院”的模式,在云南成立“清华一带一路研究院”,在新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将云南省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南亚东南亚“数字经济”的枢纽和通道。(本报记者   赵丹青)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