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象100天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9-03 11:27:1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1年5月27日,北移亚洲象群进入峨山彝族自治县。午饭刚过,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消防员接到了追象任务。此后,他们追象的身影和亚洲象群一起被全球媒体关注。到9月3日整整100天,追象故事仍在继续。

  监测费心画面暖心

  5月27日中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消防队员列好队,顺序进入食堂用餐。当日,15头亚洲象向北进入峨山境内的消息成为餐桌上的话题。13时50分,特殊的任务落在了他们身上,杨翔宇被任命为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带领10名队员即刻赶赴大象经留地玉溪市峨山县参加亚洲象应急搜索行动。

  队员们依照指令带上无人机和红外望远镜整队出发,15时40分,搜寻队抵达北移野生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峨山临时指挥所,正式启动监测工作。迎面而来的场景让所有队员震撼。野生象群就在眼前,正向西准备下山,离峨山一中很近,周围有很多老百姓围观。

  当地迅速调集警力进行交通管制,保障人象安全。5月27日18时30分至19时20分,象群由峨山县境内的大坟山附近向西北方向移动。20时30分,象群通过峨山县城嶍峨路,在嶍峨路和昆磨高速民房附近徘徊。

  此时的峨山县城人群已被疏散,街道空无一人,监测队员们则被困在了500米长的封控区域内,退避到峨山消防大队三楼。体型硕大的亚洲象并排走在街道上,画面很魔幻。“这一次有惊无险,得益于监测队员持续用无人机对象群实施勘察、追踪,并及时向联合指挥部汇报象群最新活动线索,联动相关部门对群众进行及早疏散和撤离。”杨翔宇说。

  象群悠闲地“逛”着峨山,在县城逗留了40多分钟,对居民区和路边的汽车修理厂充满了好奇,不断用长鼻子翻找着里面的东西。“它们和人类一样,喜欢探索新鲜事物。”队员们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观察着这群亚洲象,在过高速公路的时候,母象用脚踩瘪了隔离栏让幼象通过;一头小象掉队了,七八头象又折返回街道上等待。这些暖心的画面,在队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的迁徙途中,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非常感人。”搜寻队飞行A组副组长李鹏说。

  从森林火场到大象“战场”

  “监测分队承担了90%的信息监测工作,是整个指挥系统的眼睛。”北移野生亚洲象前线指挥部负责人高度评价监测团队。

  在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队长杨翔宇的电脑上,北移亚洲象行动约1500公里,监测分队的车辆里程总计1.5万公里,为了监测亚洲象,追象人行进了象群10倍的路程。截至目前,先后有58名森林消防队员与玉溪公安部门昼夜配合,对亚洲象群实施跟踪监测,守护北迁亚洲象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回南,转场4个州市8个县、市、区,26个乡镇。

  起飞无人机,锁定目标,监测情况……一系列的操作,李鹏驾轻就熟。4年的森林火场飞行经历,他无数次腾起无人机,全面侦查火场,为判断火势、制定救火方案提供基础信息。

  但是在追象的“战场”上,李鹏遇到了新挑战。5月28日,仍在峨山县境内活动的亚洲象群爬上了峨峰顶山。“无人机可监控的范围在方圆3公里左右,象群走出这个区域,我们就必须跟着它们转场在车上操作无人机,或者到下一个监测点重新起飞寻找目标。”跟随象群转场的李鹏队伍没赶上大跨步的移动步伐,他们跟丢了象群。

  “暂时无法获取象群位置,让我们每分钟都处在焦急和不安中。”所幸,快速转场到峨峰顶山山脚的李鹏队伍,最终利用红外射电望远镜找到了象群。

  刚启动任务仅一天,就遇到了这样的意外,队长杨翔宇着实捏了一把汗。“追踪象群和监测火场难度不一样。”杨翔宇说,森林火场的“有迹可循”在有自主意识的象群身上完全不起作用。“无人机只需要把火场现场反馈回来,我们就可以勾勒出一个火场地形图,根据风向、地形、可燃物、火势等因素作出一个火势发展方向的预判。”但是“调皮”的象群“下一步”却没有任何可作参考的客观依据。

  为了更好地熟悉野生亚洲象的习性,从中找到移动判断依据,向专家请教成了杨翔宇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有空,他总围在北移野生亚洲象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专家身边,“它们是不是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先寻找水源?”“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的粪便可以看出来什么?”……一段时间后,杨翔宇俨然是搜寻队的“象专家”。

  一般来说,大象躲进密林后视频上就会无迹可寻,这时候需要队员们瞪着画面一帧帧地认真看,“有时候是一块露出的皮肤,有时候是轻轻扇动的耳朵、甩动的尾巴,或是晃动的树叶……”

  6月29日,大雨连续下了30多个小时,峨山县嘿腻村服务站挤满了车辆,老乡们围坐在屋檐下讨论着大象,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象群的位置。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象群再次“失联”。

  这一次,监测队员没有慌张。这支被称为“山里通、铁脚板”的队伍,在夜雨天里摸黑行进5个多小时,4次转场,利用积累的经验,一步步探寻象群的活动轨迹。“无人机红外夜视仪发现,一座房屋里有一坨红彤彤的东西。”成功锁定象群位置,第一时间向指挥部上报。

  “只要了解了大象,那么象群的移动轨迹就会变得和森林火场一样,有迹可循。”杨翔宇说,“这次执行监测活体野生动物的任务,整个团队一直在成长。”

  守护不止于此

  一头幼象可以吸食不同母象的乳汁;为等待离群“独象”归群,象群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徘徊了11天;一路得到的呵护让大象们卸下警惕,成群睡在一起。一幕幕珍贵的画面被监测队员们记录下来,也通过媒体的传播让全球聚焦。

  这些画面的背后,是监测队员尽心竭力的100天。

  为了保障队员们能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当地政府一般都会为他们预订酒店,但追着大象跑,这些房间只能一次次“落空”。风餐露宿成为了监测队员们的常态,象群在易门县十街乡南山村逗留的4天时间,监测点设在农户张忠林家的二楼。二楼的晒场既是监测队员们无人机的起降地,也是队员们的休息区,无人机40分钟一次起降,嗡嗡巨响,轮休队员照样伴随着巨响沉睡。

  为了将之前的森林灭火指挥系统与此次大象追踪工作更好对接,杨翔宇和队员们与服务商合作,升级了7个版本,最终形成了目前省市县三级使用的图标鲜明、易于操作的北移亚洲象监测指挥平台,在这个平台,地图上可以加载7000多个大象经过的点位。

  8月8日20时许,14头北移亚洲象徐徐走过151.62米长的元江桥,从元江北岸返回适宜栖息的南岸。元江夜晚的温度仍然很高,大象36℃的体温与河岸边经过一天炙烤的石头不分上下,热成像里一片红色,难以区分大象的踪影。

  “大象会不会选择人类修建的桥梁?”“它们喜爱戏水,过桥时会不会跳进元江造成悲剧?”“这座修建年代久远的桥梁,能否承受得了群象的重量?”一个个问号盘旋在队员们的心中。

  3组无人机同时监测,队员们在屏幕前凝神屏息,盯着象群走过元江桥,心中虽然狂喜,但工作不敢有一刻松懈。杨翔宇很欣慰:“立秋以后,气温慢慢下降,元江以北的地方也许就不再适合大象们生存了,食物也会越来越少。返回南边,我们也就放心了。”

  象群继续向南,在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象群在监测屏上的背景被密林遮蔽,比起在江北,人类对它们的干预逐步减少。象群常态化监测的接力棒交给了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回家的路,一定很美。”杨翔宇在日记中写下。

  9月1日凌晨1时40分,北移后南返回到墨江县的亚洲象群走上过者桥,成功跨过阿墨江进入景星镇。(记者 段毅 王丹)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