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我省采取哪些措施将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万亿级支柱产业?怎样保持外贸外资稳定运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如何?7月2日,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震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强化支撑 聚力打造现代物流业
“我是一名物流从业人员,请问我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物流产业发展?”听众张先生打进热线咨询。
“现代物流业将是我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培育打造的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冯震介绍,近年来,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物流总收入实现5866亿元,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8.5%,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今年1-5月,预计全省物流总收入实现2130亿元,同比增长36%左右,综合前5个月现代物流业运行情况,预计上半年全省物流总收入将达到2900亿元左右。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马丽馨表示,我省将重点采取十项措施推动“十四五”目标任务落实:一是抓好一个规划,要高水平编制我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布局顶层设计,为万亿级现代物流业开局起步打牢基础;二是实施一项工程,以《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实施方案》为抓手,打造一批发展质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百亿级物流项目,遴选并大力培育一批百亿级物流企业;三是构建一个体系,推动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及境外陆海国际联运物流节点建设,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四是布局一个网络,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和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布局拓展跨区域物流网;五是补齐一批短板,以实施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为重点,铺设城市末端智能配送设施,推进129个县级物流中心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构建城乡高效配送网络;六是创新一批模式,结合打造“数字云南”,推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全场景融合应用,在仓储、运输、配送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试点,加快培育现代供应链形成新动能,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构建智慧供应链物流体系;七是引育一批主体,在实施百亿级物流企业培育工程基础上,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扩张、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着力发展壮大千亿级物流企业。重点发展一批组织化程度高、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品牌优势的“专精特新”物流企业,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物流服务需求;八是打造一批载体,要以物流业的优先发展带动开放型平台建设,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与高效联动发展,增强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九是出台一套政策,围绕发展所需,聚焦短板弱项,精准研究制定有利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为在滇投资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十是健全一个机制,发挥现代物流业领导推进机制作用,组建产业发展“双百”工程现代物流业推进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多措并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已成为我省商务系统的重点工作,目前省商务厅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全省外贸外资运行情况如何?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重点、破难点、挖增点,促进了全省外贸长足发展,贸易额连年增加,一年上一个台阶。”冯震说,2021年1-5月,全省外贸进出口1213.6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为186.6亿美元,同比增长56.2%,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名第6位。同时,今年1-5月,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完成了1.8亿美元,并储备了一批利用外资的项目。
外贸处副处长袁林说,为了推动外贸发展,让企业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我省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在2020年面对疫情的影响和挑战时,我省连续出台稳外贸措施,今年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政策急转弯;二是全力抓好“四个重点”,即全力抓好重点商品进出口、全力抓好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全力抓好重点市场稳定增长、全力抓好外贸重点项目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三是加强外贸基地建设,夯实外贸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0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3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下一步要让这些基地和示范区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外贸发展的方向;四是加大重点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企业赴境外宣传推介传统优势产品,树立云南产品品牌,建立国际营销渠道;五是搭建国际营销网络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置分支机构、海外营销网点、宣传展示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完善国际营销网络,稳住外贸基本盘;六是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搭建外贸发展新平台,通过推动跨境电商、昆明和德宏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昆明和瑞丽的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持续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经营能力;七是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我省进一步简化了外贸企业备案手续,下放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不少工作都实现了网上办理,推行“不见面”审批,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很多企业经营者常说,商务厅就是企业的‘娘家’,有困难就去找‘娘家人’。”外国投资管理处副处长唐婉说,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我省一是建立了稳外资工作专班,对全省年内有到资计划的外资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全力协助企业消除用地、用工、融资等瓶颈制约,力促企业尽早到资;二是强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印发了《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目前我省外商投资投诉受理工作点已遍布16个州市和自贸区三个片区,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省梳理出80家重点外资企业名单,下发文件指导各州市、各银行金融机构在合规范围内做好外资企业金融服务;三是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云南省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政策措施的通知》,分别在支持外商投资重点产业、鼓励利用外资参与国企混改、降低外商投资性公司准入条件、金融创新促进利用外资、强化外资用地保障、优化调整外商投资奖励政策以及建立健全利用外资工作机制七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制度创新 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再过一个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挂牌成立两周年了。目前,自贸区改革试点任务、产业集聚、营商环境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2019年8月,自贸区正式挂牌后就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扎实推动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处副处长赵志勇介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方案有106条,第一年要完成60%,第二年完成90%,第三年将全部完成目标。目前,经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云南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独立评估,106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0%形成工作方案,落实落地82项、占比77.4%。
赵志勇表示,自贸区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招引国内外的企业落户。据统计,2020年底,自贸区总共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以全省0.03%的面积已经创造了全省26%的进出口贸易额。制度创新赋能传统产业作用逐步凸显,围绕特色和优势产业重点领域,集聚形成了以绿色食品与农产品交易、加工制造等为重点的四大特色基础产业,发展壮大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经济、数字经济等为重点的五大战略性支撑产业,完善了以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等为重点的八大沿边与跨境业态。
赵志勇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仍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持续加快推进改革试点任务,以评促改、以评促优,高效推动第二年和第三年应完成改革试点任务的实施,推动形成高质量经验案例成果。同时,将加强产业规划引领,逐年更新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及招商引资指引目录,谋划云南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制度创新支撑体系。自贸区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国内营商环境先进水平,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制度创新工作力度。 (记者 李翕坚)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