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给生物物种一个“安心的家”(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核心阅读
位于云南昆明市城郊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世界上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
近年来,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种子采集、保存工作。据统计,种质资源库运行以来,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占我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过程中,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十分重要。2004年,在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的提议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始建设,2007年开始运行,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建,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管理。
跋山涉水采集,每一粒种子都得来不易
今年6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联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对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采集。
一边是陡峭的绝壁,一边是茂密的植物,只有依托无人机侦测和专业攀岩团队才能一探究竟。这一次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不仅发现了大花石蝴蝶等极度濒危物种,还采集到天坑内的报春花属、秋海棠属和球兰属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土壤类型、周围环境和植被状况……采集种子的同时,这些关键信息也被记录了下来。
种质资源也被称为遗传资源,是指包含生物全部遗传信息、决定生物各种遗传性状和特征的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
为了保存珍贵的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库的种子采集员们必须跋山涉水寻找目标植物,还要算准时间才能采集到符合要求的种子样本。根据种质资源库的标准,一份完整的种子样本至少需要2500粒种子,1万粒左右最佳。同时,为了不破坏原产地种群,种子采集量不能超过原产地种子的20%。
“每一粒种子都得来不易。”种质资源库种子采集员张挺说,这一次,在天坑周边地区发现了另一种非常罕见的植物竹生羊奶子的成熟种子,采集队按单株对竹生羊奶子的种子进行采集,共收集到5份约5000粒成熟种子。目前,这些种子正在按照种质资源库的保存规范开展清理、检测和入库工作。
种子从入库到保存,都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规范
种子库的入库“门槛”很高。珍稀濒危种、特有种和具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植物种子将被优先保存。
种子的保存标准更高。称重、干燥、清理……从种子运送到种子库,到入库冷冻保存,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规范,产生的数据都要及时准确地录入数据库。
“为确保种子有活力,每隔5年或10年,会进行一次种子活力检测。”种质资源库种质保藏中心主任蔡杰介绍,在零下20摄氏度的恒温条件下,大部分种子可存活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种质资源库运行以来,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占我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除了植物种子外,还有我国重要野生植物的离体材料和DNA材料、重要动物的细胞系和重要微生物菌株等遗传材料。
“植物种子的保藏使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我国特有种、珍稀濒危种,以及具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也将使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快速、高效研究利用成为可能。”种质资源库副主任于富强说。
面向前沿研究,共享野生生物种质资源
作为重要的研发平台,种质资源库贡献颇丰。
今年5月,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团队提出蔷薇科“皮刺储水”功能新假说的合作成果,解析了月季皮刺遗传调控机制,并提出了发育早期的皮刺具储水功能的假设,填补了皮刺早期功能研究的空白,在《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上发表。
像这样的依托种质资源库材料的学术成果,如今已有一定数量,而且价值珍贵。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种质资源库材料、信息和人才的储备。
于富强介绍,近年来,针对库内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库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植物进化、环境适应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有目的地挖掘特殊环境的基因资源,创新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新技术。
2017年,依托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被科技部、财政部列为我国首批28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之一。两年后,这一平台更名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成为我国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之一。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共享服务,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方向。”蔡杰介绍,通过相关网站,种质资源库已经实现了植物学基础信息、资源保藏信息以及保藏现状等信息数据和种质资源实物共享。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14日 第 13 版)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