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努力建设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健康名城”

来源:昆明日报 2021-11-22 10:40:2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高标定位 整体推进 

  努力建设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健康名城”

  大健康,既关系民生福祉,也带动经济增长。2016年以来,昆明市高举“大健康”旗帜,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机遇,在春城大地上铿锵迈步,走出坚实的大健康之路。

  昆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正朝着“把大健康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目标奋进,向建设“国际大健康名城”的梦想和使命发起冲击。

  顶层优化 厚积薄发

  在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昆明提出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举全市之力发展大健康。这是基于昆明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做出的重要决策,符合全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契合云南省加快建设“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实际要求。

  逐梦“大健康”,考验的是昆明的城市发展能力。通过稳扎稳打,昆明先后发布《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昆明市要构建产业全覆盖、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大健康发展顶层设计。

  家有梧桐初长成,自有凤凰飞来栖。一个个重大的政策利好、一批批项目落地昆明,大健康产业和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在中国乃至国际大健康产业的版图上,昆明逐渐成为新秀。2018年至2020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成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省委、省政府提出,昆明要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地位的产业,昆明要成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门户和窗口,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大健康名城”。

  有了5年的积累,昆明有底气和实力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昆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昆明市进一步明确将整体推进大健康发展,努力建设享誉世界的“国际大健康名城”;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标杆和窗口。

  产业活力 朝气蓬勃

  打造“国际大健康名城”,产业发展是活水源头,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昆明大健康产业,更是关系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生命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昆明围绕“医、药、养、健、游、食”和“互联网+”等七大重点领域,一方面加大企业支持和帮扶力度,促进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增加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博奥生物、国药中生、通盈药业等大健康领域重点企业落户昆明;发挥云南白药、昆药集团等本土企业带动效应,推动三七系列、灯盏花系列、天麻系列等云药二次开发和经典民族药开发利用,促进现代中药产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细胞产业和工业大麻等新兴领域发展,围绕云南滇中新区血液制品项目建设带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高端仿制药、首仿药、新特药生产也利好频出。

  昆明还是一座“疫苗之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支脊灰疫苗、第一个手足口病疫苗、第一个13价肺炎结合疫苗,研制出5个重大传染病疫苗产品,包括3个“全球首创”和两个“中国第一”,实现我国疫苗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当前,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为龙头,昆明正在推动新型疫苗研发生产,打造国家级生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

  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也赋予大健康产业源源不断的灵感。在植物提取物研发方面,昆明市以植物提取物为主的化妆品、日化品产业增长势头强劲,贝泰妮集团、云南白药集团近两年的健康产品销售额均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昊邦制药马金铺生产基地,已建成包括药材的前处理、提取、干燥、制剂生产的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各类药品生产线。其中,利用云南自然资源打造的草乌甲素片,有望作为民族医药代表品种,参与全球同类产品竞争,成为云南民族药的“高光”产品。

  “昆明的健康产业发展路径值得借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中,国内外媒体集中探访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春城密码”,勃勃生机让媒体代表连连点赞。

  医疗提质 造福于民

  “国际大健康名城”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健康活力的注入,推动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最直接受益的是846万春城市民。

  陈女士患有心脏多孔型房间隔缺损,以往治疗这个疾病需要进行开胸骨的大手术,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常驻昆明的专家主刀下,她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5天即出院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一期项目,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有60余名专家,常年派驻云南工作,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全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同质化。

  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由云南省与中日友好医院共建,选址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凉亭片区,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项目一期计划在2023年投入使用;今年9月15日,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并入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医院,并引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国字号”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建成后,将提升昆明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患者跨区域就医,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同时将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服务范围除了云南省,更可拓展至广西、四川、贵州等相邻省区,辐射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南亚东南亚国家。

  昆明还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21家优质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三级甲等医院从7家增加到10家,新增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36个。昆明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从77.92岁提高到80.04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4岁……健康网越织越牢,让群众有了稳稳的“医”靠。

  健康之城 深入人心

  一个人的健康,事关一个家庭的幸福;一座城市的健康,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形象和力量。

  昆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康养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适合昆明的健康养老产业模式。

  蓝天白云下,昆明还是高原康体运动的乐土。通过不断扩大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供给,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网球公开赛等大型品牌赛事初具全国性影响力,昆明轿子雪山翻越挑战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赛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形成一定规模,全民健身及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彩。昆明市已成功申报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并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改造提升既有公共体育设施,引进前沿技术,搭建数字化平台,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并参与。

  近年来,昆明市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以温泉康养、康体运动、乡村康养和生态康养为重点业态,着力在产品、环境、服务、运营方面提升健康旅游品质,让“健康旅游来昆明、昆明旅游最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昆明还通过举办重量级展会、论坛,增强大健康城市品牌营销,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提高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健康的内涵,从一个模糊的概念,渐渐成为全民共识。

  舟至中流催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在政策春风与软硬实力的双重加持下,昆明顺势而为、争当示范,不断提高“国际大健康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让人人享有健康、健康无处不在的春城愿景能实现。(记者 廖晶蓉)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