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共生共荣 各美其美

来源:云南日报 2021-11-30 09:34: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共谋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好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代表们结合各地实际,纷纷就如何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提出建议,合力细绘“产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蓝图。

  抓好衔接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5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省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云南千百年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但一些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和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越过一山,还要再登一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会泽脱贫人口体量大,整体基础差、底子薄,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党代表、会泽县委书记谭力华表示,要抓住会泽县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历史机遇,一以贯之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通过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监测体系,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及“回头看”,持续推进就业、产业、教育和综合保障政策等重点措施,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力争成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示范县,高质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听了报告,省党代表、宜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丽丽倍感振奋,她提出,应通过“农业新型主体+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特色产业+合作社+基地”等模式,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推进农文融合、农旅融合,积极培育生态游、乡村游、农耕体验游等文农旅融合产业,让乡村发展赶上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省党代表、景洪市勐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切麦提出建议,加大对基层农业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同时,进一步挖掘基层专业人才潜力,拓宽基层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强化农村劳动技能职业培训,培养更多新型农民。

  统筹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云南要美,农村必须美。“构建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新形态。”省党代表、昆明市西山区委书记王忠介绍,该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规划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结合“干部回乡规划乡村振兴行动”,统筹谋划乡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他表示,关键是在工作思路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在工作重点上聚焦“补齐乡村发展短板”,着力完善城乡道路交通、水电通信基础设施,拉近城乡物理距离,不断增加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发展。

  省党代表、西畴县委书记黄明勇认为,实现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他说,“比如西畴县城,不适合发展工业,就发展服务业,推动发展贸易服务,推动消费经济等第三产业。而兴街镇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到天保口岸外贸的重要节点、通道,就应该在此重点发展轻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产业、服务业,以商品贸易拉动乡村发展。”

  他还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畴县将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积极构建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和移民搬迁安居富民工作。对此,省党代表、石屏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副主任王跃结合石屏县的实际进行了思考。王跃表示,将创新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在持续改善安置移民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持续举办专业技能、种植养殖科技、特种机械培训等举措,努力让移民群众有更方便更充分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培训和移民项目支持助力移民区农业产业和农业科技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把移民安置区与其他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生态移民搬迁的美好家园。

  找准自身定位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努力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如何打开区域发展新空间?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是关键。

  滇中城市群是我省交通最密、开发强度最大、基础最牢、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也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省党代表、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陈江表示,将全面用足用好地处滇中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东川作为昆明进川入渝北大门和长江上游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快推进云南东川港建设,打通金沙江至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云南水上外运口岸,推动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贸易往来及产业合作,实现产业集群式转移承接,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据介绍,目前东川区已启动绿色铜基新材料、稀贵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并致力于打造10万亩“一县一业”高品质花椒产业品牌,积极盘活资源发展高山峡谷特色旅游,力争把东川建成乡村旅游、康养休闲旅游和山水户外运动体验旅游目的地,通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力,全力推动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迅速提升,中心城区引领对外开放、搭建合作平台的作用更加凸显。”省党代表、临翔区委书记蒋世良介绍,随着大临铁路、玉临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进驻临沧,临翔区正式融入昆明4小时经济圈,融入到大理、玉溪、楚雄城市圈等区域发展。

  临翔区将围绕临沧市建成“北接大理,南出缅甸,东联昆明、普洱,西达德宏、保山”的铁路网目标,把开放包容作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临沧陆海新通道“一轴两翼”空间布局,构建铁路“六出市三出境”、高速公路“九出市三出境”陆路通道和临沧至普洱至西双版纳至湄公河水路通道上主动作为,让临翔成为临沧“双循环”发展中的重要枢纽及全省“滇西一体化”区域发展格局的辐射之地。

  (记者 谢进 郎晶晶 茶志福 胡梅君)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