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云南日报 2021-11-30 09:50:0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生态兴,则文明兴。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共同财富。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这是云南的目标,更是云南的责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5年,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的成绩,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

  连日来,围绕报告提出的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影响力等要求,代表们交流心得体会,发表真知灼见。

  筑牢生态屏障补齐生态短板

  “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开展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代表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坚决退、坚决减、坚决调、坚决治、坚决管!”谈到普者黑湖流域的治理保护,省党代表、丘北县委书记秦文波态度坚决。保护普者黑湖流域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生态环境领域的“头号工程”。秦文波介绍:“下一步,丘北县将深入实施沿河截污治污全覆盖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流域面山绿化工程、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陆空、地上和地下协同治理,不让污水直排入河湖。在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中当标杆、作表率,让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全县各族人民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省党代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局局长赵国龙依然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洱海保护治理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在赵国龙看来,洱海作为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要在洱海流域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根据洱海保护治理的“一湖一策”,全面落实“退、减、调、治、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湖体的影响,减轻洱海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提升洱海流域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加强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管控的同时,加强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完善治理体系提升保护水平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省党代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管理室主任杨晓红认为,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报告将“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写入其中,这令她倍感振奋。杨晓红表示,将积极探索和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准、全”,为报告中提出的“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一批标志性战役”做好技术支撑服务。

  生态治理体系包括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体系。

  省党代表、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于凡认为,绿色金融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介绍,作为全国建行系统首家与省级政府合作开展绿色生态示范省建设的试点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将把绿色金融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重点围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建筑等主要绿色产业,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管理等绿色综合金融服务,为云南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金融活水。

  分组讨论时,亚洲象保护问题被屡屡提及。省党代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协副秘书长苏建芳认为,应该提高亚洲象肇事补偿标准,建立间接损失补偿机制,让群众在保护野生动物过程中受益。同时,应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为缓解人象冲突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守护绿水青山践行低碳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端稳端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才能筑牢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根基。

  今年10月14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表彰命名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双柏县、南涧彝族自治县、西畴县获得表彰命名。

  “林下中药材产业让2万多农户得到了实惠,也让双柏县真正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省党代表、双柏县委书记李长平表示,谋划未来,双柏县将始终把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持绿色崛起、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作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普洱市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正成为普洱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省党代表、普洱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任远征说:“对普洱而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把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好,真正在体制机制、绿色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上作出示范,让绿色成为普洱最亮的底色。”

  “十四五”开局之际,“减污降碳”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热词。“双碳”目标之下,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们展开深入探讨。

  “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我们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有了更强烈的紧迫感。”来自昆明钢铁集团的代表说,作为一家传统产业企业,昆钢距离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今年以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昆钢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按照国家新的标杆能耗要求,今年来昆钢所有基地的能耗都在控能指标范围之内。

  据介绍,目前昆钢已投资7亿元用于实施安宁新区的技改,全力打造新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高质量钢铁生产基地,这将为昆钢未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碳”“双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昆钢的实践,代表着传统产业企业绿色升级之路的不断探索。如今,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

  (记者 胡晓蓉 李莎 闵楠 孙琴霞 李承韩)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