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
抚仙湖一景 本报记者 陈飞 摄
数说成就
2021年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
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有望超过98.6%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
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
全省累计建成
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家单位和3名个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
全省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县(市、区)62个
占县域总数的48.06%
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乡(镇、街道)1195个
占乡(镇、街道)总数的85.17%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战略定位。在洱海边,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殷殷嘱托,为云南突出优势特色、推进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牢记使命,7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锚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和目标,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1年备受关注的北移亚洲象 供图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秋天,洱海海西生态廊道沿线,一度消失的海菜花重现洱海,星星点点在湖面成片绽放,成为洱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神往。
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洱海经验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云南高水平保护的一个缩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云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取得积极进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初步构建起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地下水环境质量国考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实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我省持续强化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管理,推进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2021年,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有望超过98.6%;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条主线,我省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流域和行业的执法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721起,罚款3.64亿元。办理涉及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刑事拘留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129起。其中,责令38家企业限产停产,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机关案件6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5起。
2021年,COP15在昆明顺利召开,向全球充分展示了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云南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开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鸟瞰高黎贡山 本报通讯员 艾怀森 摄
矢志绿色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美丽云南典范。
华坪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走上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实践之路。
昌宁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美丽县城。县城湿地面积达6500余亩,居全省前列,拥有11个公园,建成了山绿、水清、田美、园靓、宜居的生态之城。
元阳县充分利用遗产文化赋予哈尼梯田强大的生命力,按照生态兴农、农兴文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一条元阳哈尼梯田保护开发、规范建设、科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成形。
构筑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珍惜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我省坚持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强有力措施全面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州(市)级示范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0月14日上午的COP15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表彰授牌。我省双柏县、南涧彝族自治县进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西畴县进入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各地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以此为抓手,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高了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家单位和3名个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全省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县(市、区)62个,占县域总数的48.06%;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乡(镇、街道)1195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85.17%。
云南江河之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投产发电。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加快融合,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绿色硅、绿色铝建成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瞄准“双碳”目标,深挖能源潜力,云南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高质量道路,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用好绿色发展政策,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鼓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素质齐绽放。(记者 王丹 胡晓蓉)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