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1-13 11:40:2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珍藏的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照片

姚安县官屯镇官屯社区大力发展花卉产业

施甸县木老元乡的布朗族学生吃上可口的饭菜

西畴县西洒镇文创车间壮族群众制作的玩偶

贡山县独龙族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报通讯员 高玉生 摄

宜良县耿家营马蹄湾五色稻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杨峥 陈飞 摄

  数说变化

  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7847元增加到2020年的11740元

  2021年前三季度

  云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0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9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三位、西部第二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同比增长11.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长11.9%

  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同比增长12.1%,比全国、全省农村分别高出0.5和0.2个百分点,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10.1%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会见独龙族群众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龙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前面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继续发挥我国制度的优越性,继续把工作做好、事情办好。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在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他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今,云南在新的征程上,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向着幸福、向着美好奋进起航。

  云岭山乡巨变 圆梦全面小康

  周末,昭通市卯家湾安置区和悦社区的集贸市场热闹非凡,香肠、腊肉、黄牛干巴的香味萦绕在鼻间,令人垂涎。社区搬迁群众朱均碧穿梭在摊位间,逛得悠闲而舒坦。“今天先买一部分,等安置区的年货街开始,到时候花生、瓜子、年画、糖果全部购齐就可以安安心心过年了。”

  2019年,朱均碧与来自昭通市5个县区的山区群众共3万多人一道搬入卯家湾安置区,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为采购年货在山路上往返两三个小时彻底成为了记忆,如今出门就是水泥路,抬脚就上公交车,日子越过越舒心。

  云南曾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头号工程,实施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口大搬迁。如今,从全国最大的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靖安新区,到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会泽新城,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市政大道纵横交错,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来来往往,学校、医院、商超、集贸市场、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群众告别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路网、电网、通讯网进村入户,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21年,云南省还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救助平台,防止农村低收入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截至2021年12月23日,政府救助平台共收到群众申请15.4万余件,已办结13.7万余件。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云南的面貌彻底改变。

  展开幸福画卷 接续乡村振兴

  阳光穿过佤族风情浓郁的寨门,洒落在石子路面。推开司莫拉村农家小院的门,主人李发顺和妻子正在教游客做大米粑粑,院内笑语欢声、暖意融融。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考察,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在李发顺家里,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时光荏苒,两年过去。“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犹在耳边。

  2017年已经脱贫的李发顺并没有止步,这些年他发展养殖,开起了农家乐,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村里也建起了司莫拉幸福餐厅、大米粑粑厂……找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司莫拉村步步向前。观光油菜田里种子正萌芽,幸福广场上孩子们的嬉笑声在回荡。在村民们的生活中,幸福二字是如此具体。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有特色。立足云南气候立体、生态优良、生物多样、民族文化富集等资源禀赋,全省发掘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和价值,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具有独特品质和小众类消费群体的产业加快发展。如司莫拉一般的幸福乡村在云岭大地处处涌现。

  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62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3个。打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传统农产品、乡土手工业、家庭老作坊唤醒人们舌尖上的记忆、记忆中的乡愁。如今,我省脱贫地区“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绘就温暖底色 做实民生保障

  年关将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沃尔玛超市国贸店里,各类糖果、食品、腊味、酒水等特色年货将货架“挤”得满满当当,各种款式的小老虎玩偶、贴画、挂件和春联将整个店装点得年味十足。

  民生连着民心,牵动千家万户的生活。云南省抓住就业、住房、教育、卫生健康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办好办实。人社部门通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始终保持了全省就业大局的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党的十八大前的2511.23万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3151.52万人,增幅25.5%。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公共卫生水平持续提高。202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6626所,16个州(市)实现三甲医院、中医(民族医)医院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政军警民10余万人坚守边境一线,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输出工作。

  2021年前三季度,云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0元,同比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三位、西部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同比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6元,同比增长11.9%;全省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4元,同比增长12.1%,比全国、全省农村分别高出0.5和0.2个百分点,与2019年前三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10.1%。

  一组组数据,一次次进步,都成为人民至上的温暖注脚。

  今天的云南,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夯实、基本社会服务更加通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新成效、新进步。无论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还是在秀美如画的乡村,百姓们都过着吃穿不用愁、住房有保障、看病花小钱、孩子有学上、休闲有去处的生活,桌上飘香的饭菜、超市里新鲜充足的食物、平整宽敞的道路、风光秀美的公园、干净安全的房屋、设备齐全的医院……每一项温暖的改变,都是幸福生活的证明,云南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记者 赵丽槐 谭雅竹 沈迅)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