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2-18 11:55:0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云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深耕绿色发展沃土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初春时节,绿意尽染山冈,清泉潺流大地。行走云岭大地,天蓝、地绿、水清,处处生机勃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从城市到乡村,写在人们脸上的是生态富民、绿色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国的宝贵财富。

  以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七彩云南的神奇美丽享誉全球为责任和使命,云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机遇,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攥紧治理之拳 补齐生态短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百姓的幸福生活,更谈不上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立省的云南懂得绿色的珍贵,深知绿水青山之于富民强滇的重要意义。在保护绿水青山上,云南舍得眼前利益、舍得增长速度、舍得GDP。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云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

  2021年,云南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两线”划定,彻底转变环湖造城、贴线开发格局。深入推进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长江“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以坚定态度关停197家企业,全力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出清重点工业行业淘汰类产能。

  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无异于解开一道复杂的“方程式”。生态环境监管只有“长出牙齿”,动真碰硬,才能化解顽疾。

  2021年以来,云南省紧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条主线,创新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并把联合执法检查作为创新机制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注重成效的有效方法,将执法+技术深度融合,紧盯重点,破解生态环境执法热点、难点问题,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问题整改。全省累计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活动9批次,覆盖15个州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因疫情防控未实施),共出动人员超过9.2万人次,检查各类对象超过2.3万家,发现问题总数近4.7万个,涉嫌环境违法需立案查处近2500家。检查覆盖范围之广、检查内容之全、抽调人员之多、时间跨度之长、发现问题体量之大、执法能力提升之快、取得成效之显著均是前所未有。

  攥紧治理之拳,补齐生态短板。在全省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平稳向好,抚仙湖流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新增营造林488.63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2万亩。

  各地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抓实抓牢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到用督察“内窥镜”找“病灶”,用执法“手术刀”除“顽症”,着力解决一大批生态环境问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加压力,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平战结合,医废处置安全保障有力有效;丽江市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作为全市发展的“三个定位”之一,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快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放眼全省,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筑牢制度之基 赋能绿色发展

  从长远来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长效机制和制度的构建,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全省上下一盘棋,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保障,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等,基本构建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先后修订《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实现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湖一条例”;先后出台《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等。

  2020年7月1日,《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实现以立法的形式统筹、规范、约束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和管理行为。2021年8月12日,《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印发,为云南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与绿色同行、与自然共赢,成为各地发展的路径和选择。

  位于金沙江北部的华坪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工业一度成为华坪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产煤高峰期原煤产量达740万吨,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来自煤炭产业。“一煤独大”的“黑色经济”衍生出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水源枯竭、房屋开裂、地表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隐患等问题凸显,随着环境不断恶化,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下降。

  在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进程中,华坪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改变“一煤独大”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以优质晚熟芒果为主,柑橘、核桃、花椒、茶叶、蔬菜等为辅的生态产业。今天的华坪,百万亩生态产业成为山区群众的“绿色银行”,不仅治理了荒山、修复了矿山,保护了绿水青山、改善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更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群众的金山银山。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1.81%。近年来,怒江州结合自身优势,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在夯实绿色生态家底、建设美丽家园的同时,以绿色产业鼓起群众腰包,激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深入探索从生态扶贫到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极目彩云南,“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如今,绿色能源跃居全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以绿色能源为驱动的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

  如今,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开启工业绿色发展新征程。以坚果产业、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为切入点,云南林草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170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900亿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彩云之南的村村寨寨,村容村貌令人耳目一新。弥勒市可邑小镇、澄江市马房村、临翔区南美特色旅游小镇……随着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旅游特色型村庄建成,生态优势正转化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

  根植绿色理念、推动全民参与。政府大力治理环境,群众自觉护美家园,上下一心绘就了彩云之南最美发展底色。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逐绿而行的宽广道路上,云南砥砺前行,守好一方水土,永续发展根基。(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