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今天看云南④——生态文明建设篇

来源:云南网 2022-07-21 21:52:5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2年7月21日上午

中共云南省委

在云南省新闻发布厅(海埂会堂玉兰厅)

举行“中国这十年·云南”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一起来看

答记者问环节

↓↓↓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请问云南是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云南将怎样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予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开展的工作是“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取得的变化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这些变化,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有很深刻的感受。美丽云南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殷殷嘱托,以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来定位自己的职责,以“排头兵”来要求自己的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在云南,可以说处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共为。记得两年前,我到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海尼村阿古玛、册家洛两个村民小组调研时,我问两个村民小组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印象最深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问为什么?他们说生态保护好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收入也高了。我很受教育,也很感慨。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广泛深入人心。

滇池南岸水杉美景

洱海西湖 陈飞 摄

  长期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在保护“绿水青山”上,我们主要抓了3件事。

  一是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是云南的“标配”。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全省优良水体比例达89.6%,十年提升了34.5个百分点。坚决担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致力把赤水河流域打造成为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流出云南的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云南”。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

  二是气。蓝天白云、清新空气是云南的“标识”。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小锅炉淘汰任务,提前淘汰近15万辆黄标车,全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8%以上,今年上半年达99.4%。

  三是土。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是云南的“标签”。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实施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等,全省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90%和100%,连续4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我们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扎实开展“绿美云南”行动,全省森林面积3.74亿、森林覆盖率65.04%、森林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这几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海菜花在洱海盛放

罗平油菜花梯田

  在转化为金山银山上,我们主要推进了3项工作。

  一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绿色能源跃居为云南第一支柱产业,绿色铝硅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56%,碳排放强度降低24.72%。

  二是推动农业绿色崛起。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7,“云系”“滇牌”农产品销往全国150多个大中城市、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1。

  三是推动文旅产业绿色升级。一流生态资源加速转化为一流文旅产品,七彩云南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刚才,王宁书记已经做了详细介绍。这两天到云南旅游的势头,我想在座的记者们也都有很深切的感受。有网民这样表述:感觉全中国一半的游客都到云南来旅游了。确实,这两天云南旅游的势头很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已经多日保持单日运送旅客量全国第一,每天达到近11万人,铁路旅客入滇日均人数30万人,还有自驾游等等,旅游复苏势头很猛。当然,正如刚才王宁书记所讲,我们疫情防控的压力很大,在旅游强劲复苏的势头下,我们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坚持防得住是硬道理,防得好是硬要求。精准落实国家第九版防控方案,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疫情,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为旅游业恢复创造良好环境。

华宁县风电装备产业项目 曾永洪 摄

半山酒店助力云南文旅融合

  刚才记者朋友谈到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很有成效、很受关注的一项工作。在这件事上,我们不仅抓得早、也抓得紧,早在2013年就印发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和生物物种名录,先后发布丽江宣言、腾冲纲领、西双版纳约定,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省90%的重要生态系统、80%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去年的COP15第一阶段会议让大美云南生物多样性惊艳全球,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世人。

COP15会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 杨峥 摄

亚洲象北迁南归

  我们深知,生态环境是云南最重要的优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聚焦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敬畏历史、敬畏生态、敬畏文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是舍得眼前利益的、是舍得增长速度的、是舍得GDP的!正因为有了这些“舍”,我们才有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得”。

  统筹:刘晓颖 锁华媛

  策划:曹璐 罗蓉婵 沐旭 杨昊 包涛 韩焕玉 吴珺

  编辑:胡津滔 翟芯冉 范春艳 郭建丽

  美工:车嘉伟 鲍子仟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