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手礼热销带动云品出滇

来源:昆明日报 2022-08-02 14:50:1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入夏以来,昆明凭借凉爽的气候,被网友称为“自带空调的城市”,更是成为暑期旅游“顶流”。不少昆明本地人都表示“很久没有见到过这么多人了”,更有网友调侃“半个中国的人都来云南避暑了”。

  随着云南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云南特产也迎来热销,成为来滇游客越来越喜欢的伴手礼。很多游客在返程时,行囊里都会装上以云字号产品为主的云花、云茶、云药、云烟及鲜花饼、咖啡等云南特产,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带着云品满载而归。

  本地特产受欢迎

  记者在走访机场、火车站时发现,有不少旅客拎着大包小包的云南特产,准备作为伴手礼带回家与亲友分享。7月27日,记者来到昆明南站内的一家特产超市,不少游客趁发车前的休息时间纷纷选购产品。“外省游客一般喜欢购买鲜花饼、茶叶和菌干等特色产品,不论是送给亲友,还是自己留着吃都是不错的选择。”超市工作人员一边向进店游客介绍产品,一边告诉记者。

  对于从湖南来滇旅游的王永利先生来说,此次云南游最忘不掉的就是野生菌的美味。“云南野生菌的鲜,是其他任何食物都比不了的。吃过以后,我才明白云南人对菌子为什么那么痴迷。”王永利说,他回湖南前还特意到昆明的农贸市场里买了很多野生菌,冰冻保鲜后通过快递寄了回去,准备邀请朋友一起分享这份云南独有的美味。

  “游客很喜欢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比如白族的扎染、傣族的傣锦和竹编等,都是很多游客购买伴手礼时的选择,同时茶叶、鲜花饼、小粒咖啡等云南特产也很受欢迎。”市中心一家特产超市的老板介绍,云南特产具有丰富的民族、地域特色,而且种类丰富,给游客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深加工产品走俏

  “我这次去大理旅游,买了当地的特产乳扇沙琪玛,包装上小老虎趴在洱海边的插画,看着特别有意思,而且乳扇的味道跟芝士有点像,口感特别好。”来云南旅行的四川姑娘李师师说,她从丽江一路游玩来到昆明,最吸引她的是各地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据云南省旅游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特产的优势在于自然、原生态,而现在的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关注的不只是产品实用性,还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体验感和文化性上,现在云南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与当地特色紧密结合的深加工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昆明市中心的尚义花卉市场,不少游客选择精心制作的干花和鲜花皂、鲜花香水等由鲜花衍生出来的深加工产品作为伴手礼。有商户介绍,鲜切花的花期短,很多外地游客会选择干花和仿真花代替。“这些鲜花衍生出来的深加工产品更为精致,有纪念意义,也方便携带,送亲朋好友都合适。”商铺负责人说,通过更为丰富的产品内容和形式,能更好地拉近特色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云品出滇有了新路子

  “三十九块九,三大盒鲜花饼包邮到家。”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爆,助力云品出滇也有了新路子。无论是在抖音直播还是淘宝直播上,只要在收搜框输入“云南特产”,就能看到各种卖鲜花饼、普洱茶、文山三七等特色产品的直播间。

  在名叫“云南特色美食——云腿月饼”的抖音直播间里,身穿云南少数民族服装的主播站在流水线生产车间,拿起手中的云腿月饼,面对镜头向全国各地的网友推介,并现场回答网友的提问。

  直播带货把人、货、场景线上线下进行融合,通过直播平台将产品卖出去。相较于传统卖货方式而言,直播带货打破了时空壁垒,能更好地把云南特产通过网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现在,云花、云茶、云药、云咖等云南名品纷纷走进直播间,更多独具云南地域、民族特色的产品通过直播间对外销售,让云品走得更远、更好。

  有业内人士表示,网络直播的兴起,使得云南各地特产借助互联网打通流通梗阻,接下来应该加快建设标准化体系,引导企业、商户紧跟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和当代消费观念,不断提升云品品质,扩大品牌效应,增加品牌价值,直播带货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赢得口碑和留住消费者,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局面。(记者徐剑)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