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火塘会 |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绿美

来源:云南网 2023-01-12 10:50:3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开栏的话

  几条板凳,几杯热茶,围着火塘而坐,人们谈生活、说变化。火塘边的话题,有邻里乡亲的家长里短,也有影响着家乡发展的长远谋划。

  2023年省两会期间,云南日报和云报客户端同步推出“”栏目,以“百姓问、代表委员议、专家谈”的方式,围绕一系列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热点话题,连线会场内外,让代表、委员与各界群众深度互动,开展“云”上交流,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新年伊始,彩云之南冬景胜春朝,水清地绿、游人欢歌,蓝天白云、人鸥同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为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七彩云南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绿色发展交出了新的“成绩单”。

  又是一年两会时,“绿美云南”再次成为百姓期盼、代表委员热议、专家关心的话题。

  百姓问

  “我生在滇池边,长在滇池边,对滇池有着极深的感情。天蓝水清、鸥鸟翔集、芦花摇曳……每一次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逐年向好的滇池生态,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拍摄滇池已有30多年的时间,对他而言,拍摄滇池的同时,也在记录心中那一抹乡愁。

  在他看来,滇池生态要好,不仅要政府努力,更要人们共同爱护。“我希望带到两会的问题是,未来都有哪些政策、规划,让滇池生态环境更好、让人们更爱滇池、让昆明因滇池而更宜居?”

  委员议

  “相信随着今后一系列的‘污水’工程、‘活水’工程、‘净水’工程、‘源水’工程、河湖监测调度及监管以及基础研究等项目的实施,滇池大放光彩的日子将会越来越近。”长期奋战在滇池治理一线,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对滇池的明天充满信心。

  “多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按照‘四个彻底转变’的治理策略,实施‘退、减、调、治、管’5个支撑性举措,从系统规划科学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控源截污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系统提升、社会共治综合管理等方面开展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潘珉介绍,2019年至今,滇池全湖水质持续保持Ⅳ类,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标志性成果。

  “当然,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需进一步拓宽全民参与滇池保护治理的渠道和方式,引导、营造保护滇池、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滇池保护治理,全社会一起努力把滇池打造成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潘珉建议。

  代表议

  省人大代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者腊乡党委书记熊文芳表示,2022年3月,我省提出实施云南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随着城乡绿化美化行动持续深入推进,不断呈现出全省各族人民共绘绿色生态的美丽画卷。

  “绿美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做到本土本色、接地气,不搞大拆大建,坚持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变化,实现自然而然地‘抬头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见花’,做到实实在在的点上有特色亮点、线上干净整洁、面上协调好看。”熊文芳说,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提升,是绿美云南建设给大家带来的直观反馈。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绿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强化政策和项目支撑,加快推进乡镇垃圾收储运建设,实现所有村庄配齐垃圾收集设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群众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农村垃圾储存量;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农村外在美、内在美、持续美。

远眺滇池。记者张彤摄

  专家谈

  2022年是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年,围绕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以推进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目标,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为引领,我省积极探索符合云南实际和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均衡实现生物生态保护与发展。

  放眼全省,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供优质旅居环境,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云南着力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迭代创新,持续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发挥可视化、透明化和数字化现代产业聚集优势,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增值;精准探索“两山”转化有效途径,文、旅、康、体、农融合发展禀赋性优势更加凸显;聚力发挥碳汇优势,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经济”战略目标精准实现。

  从长远来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长效机制和制度的构建,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跟乡村振兴步伐、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云南发展的时代步伐,彰显高原特色农业、高原特色林业、西南生物生态的突出成就,探索云南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视化体系;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奋斗创造奇迹的干劲,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生态蓝图绘到底,让云南生态“底色”更浓、绿水青山“本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唐世凯

  (云报全媒体记者 郑海燕 张明磊 黄芳 龙舟 张文峰)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活动自4月28日启动以来,持续带火昆明“赏花经济”。

2023年06月14日 12:06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