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启新篇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 只为山青水碧天更蓝

来源:云南日报 2023-01-17 09:43:5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

  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作主旨讲话

  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


  青山为证,不负嘱托。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总遵循、总指引,云南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22年

  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

  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1.6%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2%

  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完成营造林430万亩

  新增3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增1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建成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沿足迹看变化  

  滇池

  早日重现“五百里滇池”画卷

  盘龙江入湖口水天一色

  冬日早晨的薄雾中,环绕于滇池畔的滇池绿道和昆明人一同“苏醒”。不少市民早起到步道上晨练、慢跑、骑行,长约37公里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三个半岛段成为了市民健身锻炼的新去处。

  滇池绿道的功能定位为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休闲长廊,体现生态野趣、文化艺术、智慧便捷的特点。建设之初,滇池绿道规划就秉承以道守界、协同治理,安全第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连续贯通,景观添彩、文化点睛四大原则,建设“高原明珠”滇池的最美绿色“翡翠项链”。

  昆明深入实施“退、减、调、治、管”5个支撑性举措,从系统规划科学治理、控源截污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系统提升等方面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渐进式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向利好方向发展。全湖水质稳定保持IV类的年度成绩单,预示着高原湖泊保护工作进入新的窗口期。滇池治理工作的进阶,也折射出云南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日趋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

  生物多样性是检视河湖保护治理成效的镜子,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湿地管理处处长张颖介绍,按照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滇池沿岸初步形成了相对闭合的环湖生态带。恢复滇池金线鲃等土著鱼类的洄游通道、因地制宜划出鸟类保育区、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清除行动等新举措,为物种的回归和保护提供更多可能。如今,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有水生植物303种、鸟类139种、鱼类26种,观测到彩鹮等9种以上国家级珍稀、濒危和保护鸟类在滇池及湖滨活动。

  河清滇池净、湖净昆明美。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进一步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昆明正举全市之力投入以滇池之治为牵引的“湖泊革命”攻坚战中,力争让大观楼长联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立体画卷早日重现,守望“水清岸绿、鸟集鳞萃、人水安澜”的明天。

  洱海

  一体化保护永葆苍洱山水胜景

洱海海菜花绽放

  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成为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各族干部群众守护青山绿水的不竭动力。

  2022年2月,洱海科技小院在古生村挂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及其团队走田间、进企业开展调研,寻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良方。

  洱海要清,百姓要兴。洱海科技小院从“烤烟+油菜”“水稻+油菜”入手,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入湖污染负荷减少10%,争取帮助老百姓收入翻一番。目前,团队已在洱海周边试种水稻等农作物超过1000亩,积累经验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

  大理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高原特色产业,推进有特色、有品质、有智慧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做好高原特色农产品文章。洱海流域已成为全国16个重点流域可持续发展试点之一,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目前,洱海保护治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流域,全面实施“八大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理州制定《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及湖泊生态黄线“两线”划定方案》,颁布实施11个地方性法规,修订《洱海保护管理条例》,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洱海保护法规体系;出台《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和规范农村个人建房、餐饮客栈经营等配套政策,依法科学划定洱海一、二、三级保护区,形成生态保护硬约束机制。在洱海流域建成了19座污水处理厂、4660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4.9万个化粪池,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对沿湖15米范围内的1806户7270人实施生态搬迁,建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人退湖进”的历史性转变。

  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洱海全湖水质综合评价为“优”。洱海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上半年水体透明度最高达2.74米,为近十年来最好水平。

  和顺镇

  生态产业交融和谐绿美迷人

和顺古镇

  山中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村里花木茂盛相映成趣,湿地内鸟鸣声声诗意长,腾冲市和顺镇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生态之乡、宜居之地。当地充分发挥良好生态优势,聚力乡村振兴与生态发展的有效连接,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

  以绿色发展和古镇保护为基础,以突出产业生态化为支撑,兼具和顺风貌与生态保护的民宿多了起来,融合现代气息与古镇文化的咖啡馆发展开来,当地绿色农特产品乘着产业生态化的东风进入千家万户。

  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是和顺走出的兼具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我们刚投资60多万元,对野鸭湖的大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和顺镇副镇长张庆鹏介绍,今年春节期间,野鸭湖就能重新蓄水,游客又能欣赏到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水鸟。

  继2018年荣获“全国森林文化小镇”称号后,2022年和顺镇又交出漂亮的生态答卷:2022年12月21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确定了16个州(市)的16个乡(镇、街道)为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示范乡镇,和顺镇作为保山市唯一获批建设的乡镇,被列入全省计划名单。  (记者 殷洁 王琼梅 秦蒙琳 李建国 杨艳鹏)
 

  亮 点  

  精彩亮相COP15第二阶段会议展现云南生态之美

  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全球瞩目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云南元素、昆明元素持续展示。会议开幕式上,来自云南的民族特色演出生动演绎出云南多彩民族文化。“极小种群物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和“红河哈尼梯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成效”三场边会,充分展现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包括滇金丝猴守护,洱海生态系统修复,极小种群漾濞槭拯救保护,云菌、云花、云药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促进自然保护”“自然保护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云南模式等最具云南特点的生物多样性传统文化和保护传承故事精彩亮相第二阶段会议。

  “发生亚洲象漫游故事的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实践与成果展”向与会者呈现了云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采取的措施和举措、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取得的丰硕成果方面的内容。

  “云南主题日”上,各国嘉宾观看云南主题宣传片,品尝云南特色茶饮与咖啡,欣赏民族歌手表演。在大会“中国角”的云南展区,生动展示了云菌、云花、云药等特色生物产品,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会议期间,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雨林古树茶纪念饼被指定作为中国政府的伴手礼,赠送COP15第二阶段的每一位参会代表。

  七彩云南,美美与共。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上,云南向世界传达彩云之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发展之美,展示云南各族人民长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画卷。  (记者 胡晓蓉)

  探索“人象和谐”新路径

  2021年,云南亚洲象北上南归吸引了世界目光。人象在相处中探索彼此的世界,在陪伴中收获保护经验,生动展示了我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努力与实践。

  云南省是中国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目前境内约有300多头亚洲象。维护“人象和谐”是云南一直以来着力解决的问题。

  保护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云南建立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提升栖息地质量,目前,在亚洲象分布区已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098平方公里。2009年以来,中国、老挝边境地方政府建立了亚洲象跨境保护机制,划定跨境联合保护区域,实现亚洲象跨境迁移的有效监测和保护。开展大象救助,建立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

  防范人象冲突。村镇、学校、高速铁路等重要区域建设了永久性的防护围栏,加固村庄民房。颁布实施《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

  在西双版纳发展以亚洲象和热带雨林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建造了“象在地上走,人在空中游”的高空观象栈道。引导分布区群众种植生态农产品,打造“大象米、大象茶”等生态产品品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促进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国家和云南省成立了“亚洲象研究中心”“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等机构,组建了专家委员会,支持开展亚洲象生物、生态以及冲突防范等各项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科学推进亚洲象保护工作。

  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围绕亚洲象和热带雨林保护目标,云南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减量聚居、环境友好的原则,规划亚洲象栖息空间,实施保护管理,推进分布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