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质量发展提速 产业新高地崛起

来源:云南网 2023-06-16 12:03:2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把产业作为“强省之基,兴滇之本”,彩云之南呈现勃勃生机——

  高质量发展提速 产业新高地崛起

  

  高原特色农业在千年农韵的深厚积淀中迸发出时代新活力;“一烟二电三有色四电子”四轮驱动构建产业新格局,工业经济总量跃上7000亿元台阶;有风的地方,人潮涌动、旅游升温,服务业迎来强势复苏,旅游“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重点产业势如破竹,新兴产业孕育储备,产业转型方兴未艾,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链补齐补强,生产线马不停蹄。把产业作为“强省之基,兴滇之本”,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锻造韧性,彩云之南呈现勃勃生机。  

  提质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要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路子,成为云南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这为我省产业发展再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昆钢新材料产业基地。本报记者 杨峥 摄

  省委、省政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部署。全省上下鼓足干劲,积聚向好因素,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保安全、促团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培育壮大“三大经济”,全力以赴按照既定目标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做强实体经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上下功夫,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动重点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加强产业发展布局统筹,推动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优势产业聚力产业链关键环节强链、产业链配套环节补链、产品附加值提升延链,加快建设“绿色铝谷”“光伏之都”以及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基地。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加快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强化烟草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调优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做强原料“第一车间”。优化钢铁产能布局,加快化工产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积极发展精细化工,大力推动有色、建材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咖啡鲜果。供图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硅锗半导体、锡基、钛基、高纯金属靶材等稀贵金属新材料,加快建设锡基、钛基、光电子微电子等产业基地。围绕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化学药、健康产品等特色优势领域,着力培育三七、天麻、灯盏花等“云药”品牌。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聚焦我省快速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体育、文化、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壮大园区经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园区聚焦主责主业、加速高质量发展。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集中资源、集中优势打造一批规划定位好、体制机制活、营商环境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示范园区,增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守实体经济大抓产业发展,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2022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54.2亿元,同比增长4.3%,分别居全国第18位和第6位。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1月至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着眼高质量发展要求,我省以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作为抓产业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持续优化政策组合,加强系统集成,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打造云南经济发展比较优势、综合优势。

  追新逐绿构建产业转型新格局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行动。在“双碳”宏伟目标的引领下,云南积极行动,布局新赛道,激发新动能。

  巨大风车迎风转动,将红土高原的风转化成清洁的电能。钻孔、浇桩、支架安装、组件安装……一块块墨绿色的太阳能光伏板被精准铆定在一个个支架上,一排排依山就势矗立的光伏板追光逐日,场面蔚为壮观。

  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1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6.7%,绿色能源年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0%,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新增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559万千瓦,为2022年全年148.5万千瓦的3.7倍。

中广核新能源云南华宁磨豆山风电场。通讯员 曾永洪 摄

  水电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提速换挡,云南绿色能源第一支柱产业地位持续巩固。绿色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有力支撑起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打开全省经济特别是工业领域“多轮驱动”的新局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壮大实体经济、构筑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云南的强省之基、兴省之器。

  《云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为抓手,推动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产品,推动绿色制造与绿色能源深度融合,打造绿色制造标杆。2022年以来,全省共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3家,其中国家级32家;绿色园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0种。

  坚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云南产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随着绿色有机生产方式的积极推进,云南农业领域绿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绿色云品”矩阵逐步形成。全省有机农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持续保持全国第一,“赏云花、喝云茶、品云咖、吃云果”成为国内消费新时尚。

  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我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先后制定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云南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创新生态,增强创新实力。

  坚持应用导向,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蒙自市草坝现代高效农业基地。记者 张彤 通讯员 胡艳辉 摄

  目前,全省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9个、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10个,114个县(市、区)列入全国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经营主体量质并进,腾讯、字节跳动、华为等先后在云南设立全资子公司或区域总部,南天信息、昆船科技等本土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数字产品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微显示器件、红外微光、半导体材料、南亚东南亚语言及其翻译等部分细分领域全国领先,手机、电脑、服务器等智能产品实现“云南造”;130家景区实现刷脸或扫码快速入园,135家景区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并验收达标,“云上营家”智慧供应链平台等智慧物流平台建成运营,磨憨智慧口岸试点、京东集团昆明“亚洲一号”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等物流新基建项目加快实施……

  从农业到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全面赋能,为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抢抓机遇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3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和南亚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园区这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中老铁路磨憨站货场。通讯员 陈畅 摄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云南坚持以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统领对外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先后制定出台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等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有效构建高位推动、上下协同的政策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支持瑞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措施和河口高质量发展意见,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深度对接RCEP,加强与成员国务实合作,实现云南省与RCEP成员国服务贸易全覆盖。

  今年1月至5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309.8%;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872.9万吨、增长52.6%,口岸进出口货值实现134.3亿美元、增长16.9%。

  6月的磨憨,热浪扑面。中老铁路磨憨口岸候检大厅内人来人往、繁忙热闹。从铁路口岸到公路口岸,货运、客运都处在高位运行中。

  中老铁路通车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1600万人次、货物逾2100万吨,其中,跨境运输货物超430万吨,辐射老挝、泰国、缅甸等13个国家,货物品类逾2000种,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跨境旅客已超2.3万人次,有力促进了沿线产业发展及经贸往来,“黄金大通道”效益凸显,“黄金线路”带动产业发展作用持续扩大。

  2022年5月,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两地政策、人才、区位、产业等优势叠加放大。

  今年以来,我省包括磨憨在内的口岸陆续恢复通关。随着国门开放,一个个边境口岸、一座座边陲小城、一个个跨境合作区,按下“重启”按钮,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动力。

  依托项目建设,腾冲围绕猴桥口岸进行了一系列产业布局,在中和片区建设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在猴桥下街片区建设以仓储物流、转口加工、商贸服务为主的高品质外向型产业和保税物流基地。临沧市充分发挥清水河通道带来的要素资源聚集效应,抓好通道沿线产业布局落地,着力发展壮大口岸经济,促进“大通道+口岸+城镇+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深化区域间产业开放合作,我省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塑造能力,打造产业竞争合作综合性平台,努力成为“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省发改委主任王正英介绍,目前,我省正着力从加快推进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入手,努力招引一批引领力强、知名度高的头部企业和标志性产业转移项目落地,加快形成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全面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与此同时,围绕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制造业提质升级,培育中老铁路沿线特色物流园区。用活用足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东西部产业对接协作。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南亚东南亚国家资源、关税、劳动力优势及国家间产业互补性,促进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以物流通道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集群支撑通道建设,彩云之南以开放引领,以产业“当家”,抢抓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通江达海走向世界的开放前沿。  (记者 胡晓蓉 王丹)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