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团队不久前在我省马关县发现蜥蜴新物种,神似缩小版的“龙”,命名为招龙棱蜥。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杂志《动物学分类》上。招龙棱蜥这一新种的发现,揭示了热带亚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云南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5月,《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印发,明确了全省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任务、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守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生物资源的重要基础。
截至2023年,全省共划建自然保护地333处,总面积546.3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4.26%,有效保护了全省重要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最精华的自然遗产,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形成。香格里拉、亚洲象、高黎贡山、哀牢山等4处国家公园候选区被列入全国规划布局,数量位居全国第3。西双版纳和昆明国家植物园纳入全国国家植物园总体布局。云南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42种、陆生野生动物386种,分别占全国的48.01%、56.27%,综合保护率为84.91%。3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脱离灭绝威胁。多处湿地新记录到彩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莼菜、野菱、海菜花等重点保护植物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
如今,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网”成效逐步显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生动的“云南方案”。
本报记者 王丹
2024年08月15日 15:43
2024年08月15日 15:15
2024年08月15日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