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云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呈现出一幅“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美丽新画卷。为充分展现新时代云南边疆地区建设成就,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云南8个沿边州(市)级学习平台、云南网,推出“沿着边境看中国·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策划,带你一起沿着边境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领略“疆”山如画,见证国泰民安。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
“我记得那些苦,也感受到现在的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拉祜寨的今天。”2023年3月19日,在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王永背讲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从祖祖辈辈住在山上窝棚里、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能力,到住上新房子、当上妇女小组长,这是王永背的故事,更是拉祜寨实现“千年跨越”的缩影。
沿着公路一路前行,绕过几座大山,拨开云雾,一幅多彩壮丽的画卷映入眼帘:生机勃勃的村寨掩映在绿树梯田之间,印有拉祜族图腾的橙黄色房屋在山顶上错落有致。
拉祜寨,距离中越边境线0.8公里,世居拉祜族,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村落,全村人口33户184人。
曾经的拉祜寨群众保持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群众思想落后、物资匮乏。木头桩、破烂瓦、透风墙,一个简易搭建的棚子就是家,一锅一碗一双筷一张床就是所有的家当。
如何让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安居”是第一步。2016年起,绿春县通过实施“一村两支部”和“永不撤离的工作队”计划,先后选派2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拉祜寨支援帮扶。驻村工作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实施“干部上山引领群众下山”策略,“智志双扶”带领群众革除陋习、发展生产,实现了住房、精神、生产、环境、生活、素质的“六个蜕变”,帮助拉祜族群众一步跨千年、迈入新时代。
“我们从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现在我们寨子里的水、电、路和医疗条件已经全部改善,村子越来越漂亮,房子、家具都是新的。”村民普才楼逢人便感叹,“我们觉得太幸福了。”
要“安居”更要“乐业”。依托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地资源,拉祜寨临时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与群众并肩作战,手把手传技术,以“龙头企业+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小米辣、生态茶、小香菌、高原土豆等“短平快”特色种植产业,以“保姆式”服务带领群众投入生产。如今,大部分村民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古老劳作方式,将新方法、新技术投入到生产生活中,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产业增收致富。
“有了特色产业,就能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等我把三七试种成功,就带大家一起干。”“90后”的拉祜族小伙王健设如今成了村小组党支部书记,他不仅是村里第一个外出务工的人,还是全村第一个买车的人。2022年5月,王健设娶了广东媳妇余洁洁后,两人立刻回村经营起小卖铺,紧接着又开了一家烧烤店。站稳脚跟后,王健设准备利用自家的3亩地探索三七种植技术,“爱折腾、敢尝试”成了他的性格标签,“不试试怎么能成功呢?”
内生动力足了,新生活就开始了。从爱党爱国、爱村、爱家、爱劳动、爱生活“五爱”实践活动到比学赶超“四星”评比,从扶持救助到自立自强,在驻村队员和当地干部的悉心引导下,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不再畏惧陌生人,拉祜族妇女学会了跳广场舞,更多青年外出打工,村民们在劳作之余自发接触和学习新鲜事物,有人学会了骑摩托,有人爱上了网购,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四星”评比红旗,全村洋溢着向好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氛围。
青山如黛环抱新居,蓝天白云映照秀丽风景。秋日的云海在雄奇险峻的高山峡谷间蜿蜒铺展,缭绕升腾,见证着拉祜寨“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脱贫奔小康的时代奇迹。
总策划:浦美玲 张正 李星佺
统筹:赵娟 唐莉娜 赵玮
策划:张玉琴 和晓 李怡
执行:高婧婕 张云芳 刘蕊 罗燕 张玉琴
文字:申薇琦 白瑰榕
主播:王璐
视频:马冬师 杨思然
美编:马骁 张艳萍
编辑:彭娜 邓茜 林芩锐 彭雪青 张语隽
支持单位: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绿春县融媒体中心
2024年10月24日 11:04
2024年10月24日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