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山水美贫困深”的历史正在改写

来源:新华网 2020-07-15 15:29:1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自然风光绚丽、民族风情浓郁、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这是世人眼中的丽江。但丽江还有人们想不到的另一面:名气大实力弱,资源多发展慢,山水美贫困深……

  可喜的是,近五年来,丽江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攻克区域性整体性贫困,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突围

  丽江全市5个县区当中,有3个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宁蒗县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宁蒗县“小凉山”地区和傈僳族等“直过民族”长期陷于区域性、整体性贫困。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87万人,综合贫困发生率达19.16%。

  构建大扶贫格局,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齐发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39亿元……以非常之力,破非常之难,竟非常之功,脱贫攻坚成为丽江发展的一场“突围”之战。

  “经过五年的努力,丽江已有16.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01%。”丽江市委书记崔茂虎说,如今丽江贫困山村的面貌一天一个样,贫困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步入了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落后、走向文明的发展轨道。

  杨红梅是来自永胜县鲁地拉镇大长坪村的一名傈僳族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退耕还林等政策之后,全家于2019年摆脱脱贫,如今她家在永胜县城梨园安置点住上了漂亮、干净、舒适的新房子,她和丈夫从事空调安装与维修业务,她还承担了梨园社区劳务输出负责人的工作。

  “我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杨红梅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更美好的明天。同时,我也会尽自己所能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致富奔小康。

  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是普米族聚居村,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帮扶重点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三峡集团的帮扶下,全村于2019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新营盘乡乡长胡江海说,精准扶贫政策解决了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强化了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如今的普米村寨家家户户住新房,条条硬化路通家门,盏盏路灯点亮乡村,“牛窝子”已变成“金窝子”。

  创富

  脱贫的关键支撑在产业和就业。

  丽江旅游业独大,农业、工业弱,带动就业、稳定增收有限。破解之道在于提升产业扶贫、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崔茂虎介绍,丽江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投入产业就业扶贫资金7.8亿元,发放扶贫贷款48.85亿元,建立就业扶贫车间34个,实现贫困户户均转移就业1.5人,特别是今年来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丽江进行了“点对点”“一对一”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仅到浙江务工的就达到6899人,比2019年增长237%,其中贫困人口占22%。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27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56元。

  让群众吃上“生态饭”,在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中受益,正成为丽江的战略选择和全民行动。

  在玉龙县“长江第一湾”,当地百姓数十年来自发种植350多万棵柳树,连绵数十公里茂盛成林,既防止了洪水淹没良田,又成为一道旅游景观。

  在华坪县,十余万矿工丢下煤锹,拿起锄头,改造满目疮痍的矿山,种植30多万亩芒果树,不仅遏制了水土流失,还创造了年产量29万吨、年产值19亿元的经济效益,直接带动709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宁蒗县,通过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高原特色苹果产业,带动342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在永胜县,当地群众通过“引水上山”,在金沙江沿岸65公里的干热河谷地带种植40多万亩石榴、芒果、中药材等经济林,实现荒山变绿、群众创富。

  从荒凉干旱变为满山青翠,从贫穷落后通往富裕兴旺,丽江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决守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主动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全力发展“绿色经济”,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着有益探索。

  决胜

  脱贫成果巩固要靠乡村振兴。

  五年来,丽江聚焦贫困乡村长远发展,改善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丽江启动实施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旅结合、三产融合,重点抓好“六个一百”项目,即建设100万亩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100个光伏提水站、连片种植100万亩特色优质经济作物、年产100万头生猪、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造100亿元以上收入和总投资160亿元的国家林业生态扶贫贷款PPP项目,推动了荒山荒坡转变为绿水青山、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了沿江广大乡村的环境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正在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的示范区。

  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丽江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还有不少公共基础设施欠账、产业带贫基础还比较薄弱、脱贫长效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还不够紧密、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崔茂虎说,下一步丽江要聚焦“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全面排查问题,实行挂牌督战,推动各级干部下沉到一线,确保2784户9372人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宁蒗县高质量脱贫摘帽。要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已经脱贫的要进行全面排查、进行查漏补缺;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和致贫风险的要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要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就业、产业和政策的可持续性。

  崔茂虎表示,丽江将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坚定必胜信念,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一起抓,在大战大考中经受考验,坚决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记者 字强)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