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弥渡县苴力镇正大生猪养殖场
洱海边的花海产业
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绿色生态的人文福地,绿色产业发展的天然宝库。
近年来,大理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确定为大理的发展底色,擦亮绿色名片,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引领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深入大理市、弥渡县、鹤庆县等地采访,去触摸和感知坚持新发展理念结出的硕果。
绿色能源牌
全州辖区电力总装机达1543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13.4%,占全省的16.4%
绿色食品牌
力争到2022年,洱海流域35万亩耕地全面实现绿色有机化生产,将6个重点产业建成6个百亿元以上产业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将大理州打造成为“宜医、宜养、宜健、宜游”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绿色能源成就绿色引擎
水、风、光,在风花雪月的大理,注定与众不同。
如何不同?大理州能源局副局长黎云松给出了答案:大理州位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水、风、光资源十分丰富,得天独厚,为大理州打造“绿色能源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水、风、光为绿色能源的行业产业已成为支撑全州工业增长的第一拉动力。”
截至目前,全州辖区电力总装机达1543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13.4%,占全省的16.4%,其中水电装机1301万千瓦、风电装机186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55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1.2万千瓦。清洁电力装机占比达99.92%。
“大理州依照做强做优能源产业路线图,围绕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两基地、一枢纽’建设,积极探索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模式。”黎云松介绍,大理州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积极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变清洁能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绿色发展优势。以发展绿色铝材、绿色硅材、铅锌冶炼等为重点,释放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大理的风,不仅在旅游层面,而且在产业发展中也举足轻重。在风能发展中,大理在全省都具有领头示范作用。
2008年12月,大理州总装机容量7.875万千瓦的下关风电场建成发电,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建成投产的高原风电场。该风电场海拔在2300米至3000米之间,创造了全国高海拔、低空气密度、特殊地理环境下风电场建设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山地风电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结束了云南省没有大规模并网风电场的历史。
2010年12月,海拔3650米的洱源罗平山风电场并网发电,再次刷新了世界最高海拔运行风电场纪录,开创了全国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建设的先河。
在新能源不断开发利用中,绿色能源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成为大理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占地1200亩的鹤庆溢鑫铝业有限公司拥有我省第一条年产45万吨500kA电解生产线,年产5万吨轮带合金生产线,是滇西第一家集铝冶炼、铝加工为一体的低碳绿色铝综合性企业。“项目于2017年7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19年2月28日通电投产。目前累计用电32.95亿千瓦时,生产重熔用铝锭22.38万吨,实现产值27.69亿元,增加值5.14亿元,有效带动了大理州、鹤庆县地方铝加工、物流、配套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鹤庆溢鑫铝业有限公司电解生产管控中心副经理熊雪华一边带着记者参观公司一边介绍。
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与周边人文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积极运用烟气脱硫技术,可实现电解烟气“超净排放”,成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标杆。
绿色食品牵引百亿产业
走进弥渡县寅街镇永丰村委会的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科技示范园大棚,红的、黄的、绿的,一串串小番茄挂满枝头。4月底,大棚里的樱桃番茄进入盛果期,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每天有10吨至20吨小番茄在此装载上车运至昆明,然后再分发至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全国各大城市。
“弥渡处于北纬23°,与摩洛哥、墨西哥并称为世界三大高品质樱桃番茄‘黄金产区’,加上当地各级党组织大力帮助,‘黄金产区’加‘黄金组织’成就了永丰村民共同致富增收的‘黄金果’。”春沐源公司CEO赖赣峰介绍,“黄金产区”成就了“黄金味道”,公司生产的樱桃番茄备受消费者喜爱,每公斤售价可达30元,年产近1500吨,年产值近4200万元。
“每盘128苗,每个人一天可以育苗100多盘。”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丽萍和5个同事正在忙碌着育茄子苗。公司董事长、来自山东寿光的李树春说:“弥渡这个地方和我有特别的缘分,是我的‘掘金之地’。”2012年11月,李树春从丽江返回途中经过弥渡,没想到这里成了他长期驻足之地。他说:“弥渡没有工业污染,光照、温度、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是发展蔬菜产业的‘黄金’之地。”
在李树春等人的努力推动下,2015年5月20日,寿光市与弥渡县正式缔结为友好县市,双方在蔬菜产业发展、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迎来了弥渡蔬菜更加快速发展的春天。如今,弥渡立足资源禀赋,真正做强做大了“一棵菜”产业,带动4.6万农户种植蔬菜22.4万亩,产值23.3亿元。
弥渡的“一棵菜”只是大理州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大理州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以构建云南绿色农产品和食品区域中心为定位,着力打造滇西绿色农产品聚集中心、绿色农产品产业加工流通中心、绿色农产品重大产业基地及品牌中心、绿色农产品对外辐射中心。据介绍,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大理重点推进核桃、蔬菜(含食用菌)、水果、乳业及肉牛、生猪、中药材6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到2022年,洱海流域35万亩耕地全面实现绿色有机化生产,将6个重点产业建成6个百亿元以上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走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夏日,漫步在大理市双廊镇,感受这个“洱海边千年古渔村”特色旅游小镇的独特魅力,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大理市创新探索实践,提出“以山为弓、以海为弦,以路为箭”的发展思路,打破“点性”思维,盘活山区资源,促进山水融合,在古镇核心区实施创4A景区、提升整体风貌、推动人居环境和旅游品质提质升级,通过盘活山区资源吸引游客上山体验乡村旅游,推动山区劳动力下山务工;引入优质龙头企业上山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帮助山区农产品下山销售拓宽产品销路;引导艺术家上山落户创作,带动山区群众制作艺术品下山出售,形成了“游客”“老板”“艺术家”三上山,“劳动力”“农产品”“艺术品”三下山的良好格局,走出一条山下旅游带动山上产业发展,山上扶贫拓展山下旅游经济,以旅养农、以农促旅,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
近日,记者到大理市伙山村拜访居住于双廊的艺术家沈见华,巧遇王秉秀、张培秀、赵新莲3位农民画家带着画作到山上请沈老师指点。12年前,沈见华一家从上海迁到山清水秀的小渔村双廊,很快就和当地居民成了朋友。沈见华成立“双廊白族农民画社”,王秉秀、张培秀、赵新莲成了双廊最早的一批农民画家。今年87岁的王秉秀已学画9年,这9年来,她跟着沈见华老师去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办画展。
5年前,沈见华把他的家连同“双廊白族农民画社”一起搬到了伙山村。沈见华和农民画家们的10年生活故事被导演张扬拍摄成纪录片《火山》,于去年在农民画家珠海画展开幕式上首映,并将于今年内公映。
“绿色健康产业作为国际公认的新兴‘朝阳产业’,走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是大理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大理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产业发展科科长李松向记者介绍。
在审视和选择自身发展的抉择中,大理州果断而又坚定地迈开了康养旅游融合发展步伐。确立了“全力把大理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高端医疗健康园、医药产业科技园、养生度假后花园、康体养老幸福园、体育健身娱乐园、文化旅游伊甸园”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目标,致力将大理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色文化、民俗风情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大理州打造成为“宜医、宜养、宜健、宜游”的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记者 博达 博达 黄兴能)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