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以文明塑形铸魂 让城市更加美好

来源:云南网 2020-08-25 15:57: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8月的蒙自,晴空湛蓝,生机满满。锲而不舍追求文明,让这座城市不断发生着可感、可期的变化。

  当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蓝图渐渐变成现实的模样;当原来的卫生死角变成一块块花园绿地;当农贸市场和背街小巷与暗脏臭说再见;当车水马龙、你来我往间多了有礼与从容;当“市民吹哨、多元响应”,职能部门上门“跑腿”,更多的问题在基层解决、更多的决策在基层做出……一个个变化,融汇成蒙自的文明“底色”。

  6年来,蒙自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接力跑中,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笃定,用“文明”塑造城市的气质、风骨与灵魂。无处不在的文明脉动和文明自觉,悄然提升着城市品质,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为城市“塑形” 为创建奠基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置身蒙自,每一条街道、每一幢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张规划蓝图、每一个项目建设现场,无不彰显着文明城市的梦想与目标。

蒙自新景

  “城市形象、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是城市的第一形象、第一脸面、第一窗口,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文明、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常委、蒙自市委书记庞俊说,为城市塑形,不仅是提升蒙自64万人民幸福指数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有力举措。

  8月12日,蒙自主城区北侧一片建设工地。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远处的蒙自城若隐若现,近处建设中的弥蒙高铁一座座桥墩气势如虹,一座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从这里北上昆明,东达文山,西出普洱,南连河口,将把蒙自、个旧、开远连为一体,加速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步伐。”通过蒙自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苏元灿的描述,一幅蓝图铺陈在眼前:作为云南省四大交通枢纽之一、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红河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机场、高铁、高速、有轨电车、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连接,全面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能级,成为红河州构筑开放发展大通道的关键一环。

街心花园里的健身绿道

  红河综合交通枢纽仅是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部分。

  在红河州委、州政府和蒙自市委、市政府看来,城市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管是着眼当下还是谋划未来,须以大气魄规划铺拉城市框架。

  有什么样的理想追求,就有什么样的空间逻辑。6年来,蒙自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当前和将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经营的规范和标准。

  “蒙自市以‘国家门户·滇南中心’为战略目标,以‘开放枢纽之城、智慧创新之城、生态水韵湖城’为城市发展定位,将蒙自建设成为云南通往东盟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城市、滇南区域的头部城市。”蒙自市市长李梅说,如今从东向西延伸的蒙自“一城两廊,一心两海,三区九片”城市建设已现雏形。

  ——中国石榴城和犁江河、沙拉河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绿廊及一环绕城高速城市生态景观绿廊。

  ——以红河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引领,让蒙自从南湖时代走向以长桥海和大屯海为生态核心承载滇南中心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两海时代。

  ——以产业带动城市发展聚集的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河综合保税区和蒙自工业园区为“三区”;以历史悠久的老城风貌片区、红河学院功能片区、州市行政中心、教育医疗和生态为支撑的滇南绿洲片区、康养休闲山地运动为主的南山公园片区、功能完善新型城镇化长桥海南片区、文化旅游碧色寨片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安所片区为“九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全景图 胡彦辉 摄

  此外,贯穿整个城市的还有实现15分钟城市快速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的“一环四横六纵”快速交通连廊,以及形成连续绿廊景观的“一轴串两环、两环连多点”城市慢行系统。

  从宏观到微观,每一个布局都坐落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不仅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品质,还成为城市功能、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文明观念革新的催化剂。

以问题为导向 让品质再提升

  城市的大框架已经拉开,其高质量的运转最终落脚于管理,而管理品质的高低在于基层是否善治。

  玉皇阁社区是蒙自市老城区所在地,随着城市的发展,曾经的中心地带变成了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随意占道经营、交通拥堵不堪、垃圾废水随泼乱倒、小广告到处乱贴等问题虽经多次治理,但始终除不了“病根”。而且这样的现象过往在老城区十分普遍。

  问题究竟出在哪?

  “症结就在原来基层组织管理服务半径过大,造成管理服务低效、低质。”原文澜镇副镇长孙婷婷感慨,蒙自主城区过去仅有一个文澜镇,管辖着234.1平方公里的城市面积和23个社区、13个村委会,162名工作人员服务人口近40万人。“形成了一个镇在管理一座城的‘小马拉大车’现象。”

宽阔整洁的街道 红河日报供图

  现在,孙婷婷的职务是文澜街道办事处主任。职务转变的背后,是在红河州委的指导下,蒙自市为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街道、社区服务群众功能,于去年开始进行的撤镇设街道及街道析置工作。

  今年6月8日,文澜、观澜、文萃3个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撤镇设街道及1个街道析置为3个街道。区划调整的好处显而易见: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深入。街道干部角色定位由“行政官员”向“群众服务员”转变,由“万金油”向“片区专家”转变,为民服务更加专门化、精细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

  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更加具体。蒙自市将街道析置与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智慧城市等重点工作一体推进,城市管理向扁平化迈进,城市治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形成了更高效率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执法体系、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荣誉超市汇聚爱心、服务群众 胡彦辉 摄

  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通过划小城市治理单元,街道“大工委”由1家调整到3家,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增加到214家,条块协同的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织”得更加紧密。设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3个,社区“一线指挥部”21个,组建小区(网格)功能型党支部111个。通过“市民吹哨、多元响应”机制,先后有3万余人次党员干部到社区、小区,帮助解决了2600余件党建、文明创建、扶贫帮困、小区治理问题,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服务半径缩短、服务力量增强、服务效率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和我们熟悉起来。”这是孙婷婷和其他街道、社区干部的共同感受。

  “过去镇里的干部平均每人挂联至少5个社区和村委会,几乎没有精力了解基层问题和群众的诉求。现在,街道干部一对一挂联,很多问题都能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文澜街道红竺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高丽丽说。

  杨家有是玉皇阁社区的老居民,回想起以前的环境,他用“乱糟糟”来形容。“现在好太多了,路面干净,车停放整齐,变化非常大。”

  在62岁的红竺园A区居民李佩心中,过去群众与街道、社区的关系就像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如今有了家的感觉。“我们社区有一个‘一呼百应’微信群,大家只要在群里提出诉求,都有干部响应;每月15日还有‘我等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生活服务;针对寒暑假,社区还会为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李佩说。

开展志愿服务 红河日报供图

下足“绣花”功夫 让生活有质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

  蒙自市始终明确一个理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临时性、阶段性工作,也绝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一个荣誉,而是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借文明城市创建之势,解决一批多年来解决不到位的民生大事,让城市生活更有质感。

  6年来,让蒙自市民惊喜的感受一个接一个。

过桥米线小镇的无人机灯光秀——天马腾飞 胡艳辉 摄

  今年连续几场暴雨后,蒙自市民再也没有了“雨天看海”经历;走出家门,便是串起从公园到居民小区,从田野到风景名胜的城市绿道;走上人行横道,车让人成为常态;走街串巷,难觅垃圾踪影;亮化的城市,超有安全感的治安,让早出晚归变得从容不迫。

  蒙自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以“绣花”之功从最薄弱的部位改起:整治集贸市场脏乱差、整治交通秩序混乱、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空气等环境污染、整治城乡结合部乱象……工作落实始终与群众诉求的同频共振。

  在抓问题、补短板的过程中,一系列革故鼎新的出彩之举涌现出来。

  以“智慧城市”为平台的现代化治理触角已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投入使用的2个中心(数据中心、调度中心)、7个平台(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创文、智慧扶贫、智慧督办、智慧党建、智慧住建)助力交警、城管、住建等部门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赋能见效,任务量成倍增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推动智慧小区、智慧民生、智慧教育等有序发展,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围绕“干净”“宜居”“特色”等内容,开展“美丽县城”建设。从去年到目前,城区内已全部消除旱厕,生活垃圾收集及无害化处理率为96%;整治27个水淹点,维护疏浚排水管道约198公里;建设绿道112公里,并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更换透水混凝土铺设18.99万平方米;改造38个老旧小区,深入挖掘小区空间资源,健全了社区养老、托幼、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市政道路建设60公里,安装5G基站300个,新增公共绿地20000平方米。

志愿者清扫街道 胡彦辉 摄

  与城市一同变化的,还有大部分市民开始考量言行对城市和社会的影响。

  对此,在南湖公园志愿服务亭工作的王美荣感触很深。过去,从早上8时,让王美荣“心烦”的一天就开始了,公园四周车辆乱停乱放,为争抢活动地盘的吵架声不绝于耳、人潮过后留下遍地垃圾,“劝都不劝住,口水说成丸药也没用,而今人潮依然涌动,但却多了几分安静和干净。”

  千年的悠久历史,涵养了蒙自“崇文尚德、开放包容”的城市底蕴;而今,文明正赋予这座城市发展更强能量。

美丽街景 红河日报供图

现场

百里绿道浓缩城市美景

  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慢一慢,给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留绿。城市绿道正在蒙自市不断延伸,串联起公园、居民小区、景区、乡村、湿地,打通了这座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廊道,形成一张绿色生态网,让人与自然交融、文化与生态互动、健身与旅游结合。

  每天晚饭后,到小区外的绿道走上几公里,已成为家住复兴花园小区的李松华和老伴生活的一部分。“过去散步就只能在小区里转。自绿道建起来,出门就像进了公园。”今年70岁的李松华,见证着城市环境的变化。

  蒙自市住建局局长张像瑞介绍,蒙自市的绿道建设,立足于“国家门户·滇南中心”的发展定位,秉持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理念,结合城镇山水格局与海绵城市建设,充分挖掘场地空间,串联景观、商业、休闲、通勤等功能,最终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交织成网的格局,让城市发展融入大自然,让居民对生态宜居的向往可见亦可得。

  城市绿道建设才铺展开来,就立刻成为蒙自市的“网红”地标。

各民族亲如一家 红河日报供图

  根据规划,蒙自市绿道建设项目规划总长142公里,计划分三期实施,结合沿线特点,定位各不相同。一期绿道长49.8公里,定位以都市风情为主,通过串联文澜公园、滇南绿洲公园、州行政中心、五大中心、南湖公园、蒙自市森林公园等景观节点, 打造集文化展示、异域风情、滨水休闲为一体的健康休闲通道;二期绿道起始于米线小镇,经石榴庄园、小新寨水库、南部半山,滇南绿洲、尼苏小镇,至长桥海西岸,全长58.8公里,结合沿线周边民俗文化及自然风光,建设集美食体验、康养观光为一体的人文风情线路;三期绿道经长桥海、犁江河与沙拉河沿线,连接米线小镇、红河学院及碧色寨,全长33.4公里,建设集旅游度假、田园观光为一体的山水田园风情路线。

  “目前,蒙自市已完成112.46公里城市绿道建设。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还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更换透水混凝土铺设18.99万平方米,有效实现了雨水自然下渗。并通过合理设置横坡,将雨水引流至沿线绿化带内,改善了人行道淹积水情况。”张像瑞说,突出开放共享的城市绿道连接城市与田园,融合传统与现代,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人物

胡广怀:城市“经脉”疏通者

  雨要下不下,在蒙自市的几条主要街道上,施工人员忙着在窨井盖下方的四周打上膨胀螺丝,把编制好的绿色尼龙绳网挂上去,这样井盖下便多了一层防坠网。“这个防坠网至少可以承受300公斤的重量,如果窨井盖破损,行人和电动车经过,不会因破损造成人员受伤。”正在指挥施工队安装防坠网的蒙自市住建局排水管理处处长胡广怀说。

  在施工现场指挥协调,到隐患点巡逻排查,每天在路上奔波,对于胡广怀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进入这个行业,就像被一个磁场牢牢吸引。当我看到污水冒溢横流、井盖缺失、设施故障等安全隐患,本能的力量驱使我全力以赴做好排水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守牢安全底线。”胡广怀说。

  作为部门负责人,胡广怀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

  在银杏路与文萃路交叉口,由于地势低洼,过去每遇大暴雨便会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原有排水管道管径小、流量低,造成排水不畅。”针对这些 “堵点”,胡广怀带领技术人员对城市排水系统认真分析研究,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对地下排水管线进行探测,理清排水分区,对水淹及内涝点的形成原因做出正确研判。采取不同片区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案”,打通关节点,快速解决了蒙自城区27个易淹水点的排水问题。

  无论大雨滂沱还是寒风凛冽,总能看到胡广怀忙碌的身影,他穿梭在各污水处理厂,奔波于排水设施之间,默默守护着城市“经脉”。30年来,他始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在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成为蒙自小有名气的“水专家”,也因此获得不少殊荣,2013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云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被评为蒙自市第二届劳动模范。

  “看到城市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胡广怀说,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

  (记者 崔仁璘 乐志伟 李树芬 胡梅君 马喆 张文峰 王丹 赵岗 刘畅 任锐刚)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