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人才安居吸引力全国排名第18位

来源:昆明日报 2020-10-26 17:41:5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当前,各大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而“人才争夺战”其实更是城市发展吸引力的较量。那么,对于人才而言,哪座城市更有吸引力?

  日前,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城市人才安居吸引力报告》(下称《报告》),从“城市的宜居程度”和“行业的发展程度”两大维度对城市进行考量,得出全国50城安居吸引力指数排名。其中,昆明排名第18位。在新一线城市中,昆明排名第14位。昆明缘何上榜?昆明对人才吸引力究竟如何?在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征途上,今后还将有何人才新政?

  “零门槛”落户引“孔雀西南飞”

  在城市宜居程度方面,《报告》从人才落户、收入房价比、找房热度3个角度来衡量。首先,报告列出了各主要城市的人才落户友好度。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到“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除了北京和上海继续积分落户外,多数城市的落户限制已逐渐放开,而昆明也是其中之一。

  目前,昆明已全面放开城镇地区落户,取消原主城区需缴纳社会保险、办理居住证等限制条件。具体而言,有住房的,可以将户口直接迁入并接迁三代以内直系亲属落户,凭合法购房合同和交款发票就可以办理落户;在昆租房的,可以将户口迁入租赁房屋(征得房主同意)或租赁地社区集体户,并接迁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落户;有工作的,可以选择将户口迁入单位集体户或单位所在地社区集体户,凭合法稳定就业证明材料就可以办理落户;选择人才落户的,学历(含职业教育)只要达到非全日制中专以上或者初级技工以上的,可以将户口迁入社区集体户并接迁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含配偶父母)落户;在校的大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社区集体户以及本人或父母的合法稳定住所内。总之,有意愿的人才均可以多种方式且方便快捷地落户昆明。

  “只要你愿意,落户我来办”,吸引着人才“孔雀西南飞”。数据显示,2019年底,昆明市人才资源总量102.6万人,较2018年新增1.4万人;地区人才密度15.0%,人才贡献率23.3%,两项指标均逐年上升,位于省内领先水平,人才密度与全国平均值15.5%基本持平。

  提到安居,人们首先关注的多是房价及租金问题,收入与居住支出能否平衡也是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收入房价比指数来看,在新一线城市中,昆明排在长沙、沈阳、重庆、西安之后,位列第5,城市房价相较收入较为合理,人才购房压力也较小。

  安居才能乐业,为帮助广大“昆漂”来昆后“住得上房、安得了家”,昆明出台了《昆明市引进人才实施细则》等3个文件,明确给予引进人才每年4800—12000元的补贴。

  日前,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下称“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计划投资1.2亿元,利用自有存量用地建设人才公寓,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目前,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正在装修396套人才公寓,共有6种户型,每套面积在30—60平方米。此外,引进的人才每月最高可获2.5万元生活补贴,最高可补助5年;顶尖人才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内购房,还可获得600万元安家费。成功引进人才的用人单位,可申请1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引才奖励。

  疫情之下企业招聘需求不降反增

  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围绕着自己的产业体系争夺人才,而城市行业发展程度也与能否吸引人才安居息息相关。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析了各城市的行业发展程度。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中深圳企业招聘热度领先,成都为新一线企业招聘活跃榜第一名。从同比增长率来看,上半年,昆明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52.44%,部分二三线城市增长潜力较大。

  昆明表现为何如此抢眼?事实上,这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应对有很大关系。

  小黄是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应届毕业生,在年前参加国家公务员笔试没通过之后,就投入找工作的大潮,寄希望于今年的春招。按照往年惯例,元宵节过后,学校就会陆续迎来企业宣讲会,有的还会组织大型专场招聘会。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这一惯例,原计划开展的现场招聘会全部取消。就在小黄焦虑不安时,听到一个好消息: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从外省引进网络云面试系统,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之间面对面交流渠道,网上也可招聘、面试。2月19日,2020年春季网络公益专场招聘会首场网络云面试在昆明云才网举行,30家企业和59名求职者通过双向选择视频面试,就用工细节进行线上对接。

  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校园网宣传、网络预约、现场考录等方式,针对12家目标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开展招录工作。截至6月30日,已与华中师范大学、协和医学院等7家高校的42名教师和25名医生后备人才签订协议。年内计划招聘医生1170人,目前已招录821人,完成比例70.2%,其中省外毕业生占11.2%。此外,市委组织部组织动员139家民办学校开展招聘,共聘用省内外高校毕业生2010人。

  该负责人介绍,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数据,年内在昆就业毕业生约为12.3万人,在新开发约1.1万个优质岗位和鼓励就业创业政策的双重引导激励下,保证完成年内引进和留住不少于13万、5年不少于100万高校毕业生的政策目标。

  今后将建立“政府+市场”引才模式

  有人说,赢得人才,就是赢得往后二三十年的大发展。那么,昆明如何赢得未来?

  昆明目前已推出3.0版本引才新政,在项目引进、人才资助、生活保障等方面推出综合政策。目前,市级44项人才政策都落实到位,涉及各项人才待遇和服务保障落实到位,覆盖各类人才总计27.3万人,近3年财政支出合计超2.8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把工作重点聚焦在产业、企业、事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通过充分调研,摸清人才缺口,制定年度引才育才工作方案。”该负责人介绍,制定实施《昆明市2020年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方案》,明确12个部门和单位的引才任务目标,每季度集中研究,分步推进实施。截至6月30日,今年全市共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377人,较上年同期增加51人;高层次人才团队2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个;新落地高新企业42家,较上年同期增加3家。

  昆明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但是,这位负责人也坦言,由于主客观原因,昆明在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上,与中东部发达地区有差距,工作难度不小。

  那么,昆明下一步怎么办?该负责人介绍,针对昆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对人才,尤其对高端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将不拘泥于现有人才政策内容,牵头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探索“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工作机制,根据人才专业领域、科研平台、工作环境等需求,利用现有市级人才工作项目、高层次人才双创示范基地等资源,提供科研项目经费、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和企业挂职岗位等个性化、精细化、品质化服务,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吸引汇聚一批顶尖人才助力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

  该负责人还透露,下一步,昆明将探索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牵头,用人主体、人才服务机构、猎头公司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引才工作模式;加强与中智、猎聘等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的沟通合作,加大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关部门的交流联系,不断丰富人才引进措施和手段,逐步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引擎”驱动的引才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大规模良性流动。 (李思娴)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