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生态美 产业兴 人气旺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5-18 16:18:5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荷塘飞渡、蒲苇藏身……初夏时节,在弥勒市湖泉生态园邂逅悠闲觅食的鸟儿,已变得再寻常不过。极目远眺,现代化的建筑与原野田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弥勒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座生态“高颜值”、发展“有朝气”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正款款走来。

  “生态留白”抒写山水画卷

  一大早,短视频主播陈曦来到湖泉生态园开始直播。“我的走红首秀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陈曦说,和粉丝们分享家乡的美景,既自豪又有意义。在她的镜头下,打太极拳的老人相互切磋交流,慢跑者轻快前行,这里的美景早已融入百姓生活。

  这番景象,得益于“生态留白”。作为城市转型发展先行者,从传统农业县,到以卷烟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弥勒也曾遭遇过“成长的烦恼”,生态环境一度面临较大压力。

  2007年,湖泉生态园建成投入使用,为城市发展描摹出另一种可能。面对波光潋滟、鸥鹭翔集的美景,弥勒人经历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洗礼,一个思路逐渐清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生态留白”为发展和保护留下更多余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秉持“留白”的思路,当地统筹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结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以建设“美丽县城”为引领,构建主城“一主”,弥勒大道城市发展轴、甸溪河生态宜居轴“两轴”,东、西、南、北、西南片区“5片”,东风新城、太平新城“两副”,特色产品加工示范园“一园区”的空间格局,推进城市建设。

  沿甸溪河溯流而上,来到满目葱郁的锦屏山,山间溪流交错、鸟儿啁啾,这里是俯瞰弥勒的最佳观景处。住在附近的82岁村民赵品红说:“最受益的是我们老年人,可以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安度晚年。”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

  “少土多石,植被稀少,稀疏的桉树生长在红土地上。”第一次登上山顶,太平湖投资开发公司总经理傅迎春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心往下沉。

  5年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为荒芜的石漠化山坡播下第一抹新绿。随后大规模实施的土壤改良、地形塑造、植树种花,实现了太平湖的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如今,实现了绿树成荫、多彩花海、自然山水景观和多层次的地形地貌相融,太平湖已成为一个4A级景区。

  弥勒市坚持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相结合,红河水乡、东风韵、太平湖、可邑4个特色小镇,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标注了城市的绿色坐标。

  红河“东风韵”小镇以“原创艺术”为主线,依托稀缺的艺术资源,引进名家名企入驻、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用红砖修葺的万花筒、半朵云、牛哆啰音乐农庄等建筑风貌给人强力的视觉冲击、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红河水乡打造集运动、时尚、会展、商贸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可邑小镇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辐射带动周边多个村寨共同发展。

  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小镇闯出了一片产业发展新天地,实现了“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的转化升级,形成了弥勒市集颜值与产值于一身的绿色经济新版图。

  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弥勒人呵护“现代田园城市、健康生活福地”的努力,得到认可。

  汇聚起强大的“绿色合力”

  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躬耕笃行;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倡导垂范,也离不开企业、个人的多方参与。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秋雨书院”像一座生态绿岛镶嵌在城市中心,走入其中,浮躁的心情随之沉静。“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以余秋雨先生名字命名的书院,也是第一座园林院落式书院。”公司负责人介绍,书院建好后,将进一步丰富弥勒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新能源车、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垃圾分类、杜绝浪费蔚然成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上下同心、干群同力,以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全民行动,汇聚起强大的“绿色合力”,共同描绘出弥勒面向未来的美好图景。

  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可邑小镇村民岳春芬说:“过去靠种包谷维持生计,现在在家门口接待四方游客,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市城市发展集团员工陈星照说:“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要打造魅力无限、生机勃勃的特色小镇新代表。”

  从外地回归的白领胡云婷说:“每天在美璟阁酒店都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对接与沟通,这里和我去过的一线大城市没有落差。”

  擘画新蓝图,奋进新征程。弥勒市委提出,“十四五”时期,努力把弥勒建成滇中绿色发展强市和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样板。市委书记梁凌云表示:“对于弥勒来说,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弥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记者  李树芬)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