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思茅区是最近20多年来野生亚洲象选择回归的栖息环境之一,特别是2014年亚洲象在思茅区的数量由两个象群17头增至4个象群59头,各个象群的数量在近年间又有了明显增长,如今在思茅区境内常年活动的亚洲象近119头,其活动区域涉及6个乡镇128个村民小组,共有2.3万余农民和野生亚洲象成了邻居。
“野象”归来,如何实现人象和谐共生,保护好野生亚洲象种群,思茅区开展亚洲象食物源基地建设、亚洲象人工监测预警、建立亚洲象肇事补偿机制、安全防范宣教培训等措施缓解人象冲突,建设“人象和谐”的绿色家园。
监测塔
和谐相处
近日,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勐主寨村民李绍华在山坡地里忙活,收拢秸秆、烧火备耕,为种植新一季的玉米做准备。一个多月前,他已经在旁边地块种上了芭蕉、甘蔗,如今幼苗已经齐腿高,长势喜人,这让他感到很踏实。他说,这些抢着节令种下去的庄稼是专门为野生亚洲象预备的食物。
对野生亚洲象这份“特别的爱”,源于人和象不断磨合的结果。由于村庄处于大象栖息地,村里每年都有象群造访。2018年11月的一个早晨,李绍华家里闯进了一头独象,将院子里的一坛玉米打翻吃完后方才离去,虽然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但回想起来依然有些后怕。就在那年,政府规划建设野生亚洲象食物源基地时,他二话不说就将自家30多亩山地拿了出来。“在离村寨较远的地方建设大象的食物源地,能把大象留在山里,大象就不会为了寻找食物进村入户。”李绍华和村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方式和象群相处。
亚洲象食量大,寻找并获取足够的食物是它们扩大活动范围和不断侵袭农地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亚洲象对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危害,并给亚洲象补充食物资源,2018年,思茅区启动了亚洲象食物源地建设,在其主要活动通道上结合亚洲象活动时间的长短,选择远离村寨的林地,仿生种植其喜食的玉米、芭蕉、棕叶芦、象草等,总规划面积3000亩,项目总投资369万余元,现已经完成2000多亩。
“大量象群每年7月左右来到村里,直到春节后才会离去,有了食物源地后,亚洲象逐年增加,数量也越来越多,去年象群在这里逗留达5个月,进村扰民的次数明显减少。”李绍华说,有不少村民将自家土地全部出租给政府作为食物源基地建设,每亩获得200元的租金补助,同时在种植基地打工一天还有110元的务工收入,每年管理种植基地三四个月收入达1万多元。食物源地建设还为周边村民预收、抢收自家农作物创造了条件,减少了群众经济损失。
守望象群
“这个时候思茅区境内有4个象群,还有一头独象在活动,具体位置在这几个地方。”在思茅区林业和草原局野保所办公室,一张亚洲象活动范围示意图十分醒目,所长杨雄伟在地图上准确地标注出大象每天的实时动态位置。
野生亚洲象攻击性极强,要实现村民与其和谐共生,保护亚洲象的同时也要防止亚洲象对群众的伤害。思茅区通过完善亚洲象的监测系统和网络,强化亚洲象人工预警监测员队伍建设,加强对亚洲象的跟踪、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全面掌握辖区内野生亚洲象的活动轨迹,在时间和空间上让人避免与象群正面相遇。
今年初,勐主寨建起了中国境内首个亚洲象监测塔,这里地势较高,塔身有四层楼,一层外围还设有防护围栏,登上塔顶,野生亚洲象的食物源基地尽收眼底。“这里既是一个瞭望台,也是遭遇野象时的避险场所。”亚洲象监测员杨忠平说,早上9时之前和下午17时以后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通过监测塔观测野生亚洲象活动范围,可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当人在野外遭遇野生亚洲象时可到监测塔紧急避险。
除了聘请17名村民作为亚洲象监测员跟踪监测外,思茅区还成立专业的无人机飞行监测队伍,通过人机结合的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平台,全面监测辖区内的象群活动。在亚洲象活动频繁的村民小组,在路口安置强光照明灯、高音喇叭,设置明显的提示提醒标识,对村民进行野生动物保护和防范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村民应急避险自救能力。
在一次跟踪监测中,杨忠平发现一个象群长时间发出吼叫,根据日常监测的经验,他认为群象存在异常状况,他及时向上级汇报,思茅区林业和草原局很快派出技术员和无人机监测队前往现场监测发现,一头亚洲象被困于一个废弃的水池内,无法脱困,其余数头亚洲象在周围吼叫。
随后,当地及时制定救援方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寻找合适时机,由一辆挖掘机对水池进行破拆,被困亚洲象成功获救。
生态宜居
春夏之交,跟随监测员杨忠平走进亚洲象栖息地,这段时间仅有2头亚洲象在周边活动,也是他工作比较轻松的时间。他一路带着我们来到食物源地、瞭望塔、象道等地,还带着我们认识了大象喜食的野生象草以及路上已经晒干的大象粪便。
“我们村生态环境优越,像这样的天然硝塘有七八处,这里有大象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在一处幽静清澈的溪谷处,杨忠平停了下来,指向溪水旁的一片树荫下说。土壤有被踩过和拱过的痕迹,他打趣地说,大象和人一样,喜欢生活在这样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地方。
天然硝塘、青山绿水,野生亚洲象喜爱的环境恰好反映出当地的生态建设质量。而这都得益于“森林思茅”建设持续推进。5年来,思茅区完成森林抚育23万亩,培育水源林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27%,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这里孕育了多种多样的天然植被,数千种植物在这里生长茂盛,为野生亚洲象提供良好的食物、水源和隐蔽场所。
思茅区境内历史上一直有野生亚洲象分布,但是由于人类开发活动对其栖息地环境造成影响,1976年后,思茅境内便没有了野生亚洲象踪影。随着当地采取了封山育林、全面禁猎等生态恢复措施,1992年以来,野生亚洲象又重新在思茅区境内出现。特别是1995年,一个由5头象组成的象群正式“迁居”思茅区,如今思茅区有亚洲象达119头,分4个象群和3头独象,活动面积近300多平方公里。
思茅区还探索建立了亚洲象及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与理赔制度,保障亚洲象栖息地群众利益。包括野生动物肇事造成人身伤亡、经济作物损失补偿等赔付,从2011年至2020年参与普洱市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10年来政府投入保费共1070万元,保险公司理赔金额达5470.27万元。
“只要人象不冲突,村民对大象都很喜爱,没人会去伤害它。”杨忠平说,大象来到村里这些年,多的时候有50多头野象,从未发生过野象伤人的事件,也没有村民攻击大象,村民保护大象的意识逐步提高。 (记者 沈浩 李汉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