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文化中“孕育”千古茶林

来源:云南日报 2021-09-06 11:11:3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每年贺开古树茶春茶开始采摘的季节,总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曼弄新寨村的拉祜族茶农扎师最为忙碌的时候。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2000多棵古树茶由自家人采摘完成,简单地加工后,再到村里的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

  扎师家的茶园,古茶树与其他乔木共生,和四周郁郁葱葱的林地融为一体,茶树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苔藓留住水分长出蕨类,“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2021年,扎师家的古树春茶因品质出众,售出每公斤1000元的价格,为一家人带来丰厚的收入。“美好的生活来自于祖辈世代照料的古茶树林,今天,这份‘财富’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要守护好。”扎师说。

  云南古茶居群与世居民族共生、共处了千百年,彼此依存、相互成就,经历了古树茶的生生不息、民族文化的代代传承,形成一个个独特的林茶共生生态系统和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走进古茶山,在满眼绿色的山林之间遇见有着千百年树龄的古茶树,依山而建、伴茶而生的,还有世居在茶林深处的少数民族群落。“这无疑是云南丰富而多样的生态系统里的一部分。”云南茶文化研究者周重林认为,云南古树茶林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悠远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它在人类的活动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独一无二的茶园生态系统和环境。

  林中有茶、茶中有寨,茶生寨中、茶寨相连,一村一舍、一山一茶,是澜沧江流域人们的生活状态。秋季的景迈山,清晨有云海、午后有阳光,郁郁葱葱的千年万亩古茶林将在雨季到来之前完成秋茶的采摘。随着秋季采摘结束,古茶林也即将进入禁采期。它们将与崇山万林的山草林海一起,吸收阳光、感受雨露、养精蓄锐,等待下一个采摘期的自然到来。“遵从自然、顺应季节,这片古茶林也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守护它,只在该采摘的季节采摘。”普洱市非遗继承人南康恪守着布朗族对古茶林的守护信念。

  对于生活在山谷之上、茂林之间的哈尼族人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里从来都离不开茶。种茶、制茶、卖茶,茶叶与茶林不仅是自然和生态的馈赠,更是制茶文化代代相传延续的载体。

  布朗族腌茶、拉祜族烤茶、傣族晒白茶、基诺族“凉拌”茶……如今,各民族群众依托茶叶延伸出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哈尼族小伙三四是南糯茶山上的哈尼族寨子里深耕哈尼族制茶工艺的其中一个。凭借着这份祖辈相传的制茶技艺,三四会在每年完成将三季的古树茶采摘和加工制作。“这抹茶香是大自然给的,我们要做的是用传统制作工艺将其牢牢锁住,以原汁原味的口感将这份集成了山野香甜的茶味带出大山。”三四珍惜这份古老的制茶工艺,更珍惜那片带来美好、富足和希望的茶林。

  (记者 龙彦)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