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红”起来靠什么——一个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越发展纪事

来源:新华社 2022-03-16 16:11:5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2020年全州GDP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一,2021年全州GDP增长8.5%、设立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边远的边疆民族地区,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创造了跨越发展和转型的奇迹。从偏远、默默无闻到令人向往生机勃勃的“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红河“红”起来靠什么?红河州委书记赵瑞君说,转型、开放、绿色、文化、产业就是跨越的密码和发展路径。

  转型为先

  引进、研发花卉新品种629个、以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赏花新模式……曾经老旧的工业基地开远市发展花产业,完成靓丽转型,一个独具特色的滇南“新花都”正在崛起。

  “没想到,我们身旁就有这么好的赏花之地,并且这么时尚和新潮。”绚丽如花的知花小镇令首次来看花的游客万秀英眼前一亮,也让众多游客和市民改变了对开远烟气弥漫、工厂老旧的惯有印象。

  游人在开远市知花小镇广场上游玩。记者 陈欣波 摄

  开远市是滇南工业基地,矿业、发电、水泥等行业曾是它重要的标签。为实现转型升级,近年来,开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传统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推动现代高效精致农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形成集花卉种植、包装、冷链物流、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链。

  知花、识花、育花,开远是红河州转型发展的代表。

  在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名当地村民在修整绿植。记者 陈欣波 摄

  多年来,红河州农业大而不优、工业全而不强、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不匹配,大项目、产业项目、优质项目支撑不足。赵瑞君说,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转型发展是先导,做优存量与做大增量并重,以园区为主战场,以大项目为主抓手,实现产业转型,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转型步伐。

  个旧市是个有两千多年锡矿开采史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以来,个旧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确定新型工业化道路。破立并举,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为工业绿色发展贡献“个旧经验”,为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贡献“个旧智慧”。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一景。记者 陈欣波 摄

  走进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铜业分公司,渣缓冷场上分布着多个约两层楼高的渣包。“冶炼产生的尾矿要先在渣包里冷却72小时,再进行细碎处理,然后运送至渣选矿车间二次回收。”公司负责人介绍,炉渣选矿技术提高了公司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每年回收铜金属2000吨。

  工人在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锡锭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工作。记者 陈欣波 摄

  “以前,锡冶炼技术装备水平低,员工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现在大量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实现中心集控生产,公司先进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锡业分公司党委书记王建伟说,公司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发展理念,尾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实现超净排放。“我们生产的锡国内市场占50%,国际上占近25%。”

  “打造新兴产业,加大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培育力度,支持有色金属产业向新材料产业延伸。”赵瑞君说,要全产业链打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2025年力争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产值逾2300亿元。

  开放为要

  红河州曾是云南最早开放的地区,云南第一个海关、邮局、外国领事馆等都设在这里。红河地处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是中越经济走廊的主干线,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红河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发展平台。

  将实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成为沿边开放的示范引领区、蒙自经开区建成千亿级园区、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赵瑞君说,这些目标契合红河开放优势和条件,开放是我们发展之要,沿边开放是红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要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提升沿边开放发展水平。

  在红河综合保税区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展厅内,一排排小机器人踏歌而舞,引得参观者争相拍照。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成为云南省重点打造的“智能终端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河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主要载体。2015年,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被红河对外开放的优势吸引至此。“一方面我们的原材料主要是从河口进口,红河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我们企业产品的进出口,另外一方面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也吸引我们入驻。”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葛绍猛说,企业享受3年免房租、2年房租减半的优惠政策,节约许多成本。

  图为红河综合保税区以晴红河科技产业园展厅内展示的小机器人。记者 陈欣波 摄

  “我们建立项目落地全程‘保姆式’代办服务,优化提升项目投资备案工作,将项目备案流程控制在1个工作日内。2021年就为5家企业办理了项目备案证。”红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刀剑说,我们成功复制了“先进区后报关”等12项制度,进一步强化海关管理、创新服务内容,开放通道逐步拓宽,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2015年5月8日封关运行的红河综合保税区,力争打造成以加工贸易为核心,以保税物流、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配送、金融结算,建成现代物流和加工贸易运营示范区。红河州州长罗萍说,要出台推动自贸试验区、红河综保区、蒙自经开区、河口边合区高质量发展措施,做强园区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快发展进出口加工、跨境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

  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RCEP成员国家布局,推动在越南等东盟国家设立境外物流公司;深入推进“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东进两广、西通缅老”,以开放大通道建设、产业大协同发展深入拓展沿边开放格局;推动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四大重点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对标国际自由贸易区(港)金融开放规则,创新沿边金融制度……如今的红河成为开放的新高地。

  “发挥沿边的独特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的发展战略,推进昆河经济走廊发展带、昆玉红旅游文化带、沿边经济开发开放带、红河谷热区绿色经济带、滇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构建‘两纵三横’的联动发展格局。”赵瑞君说,以“廊带联动”助推南北均衡、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绿色为机

  整洁的石板路通向石屏县坝心镇老街村委会龙港村民小组,白墙青瓦的古民居掩映在绿水青山间……龙港村是异龙湖“三岛九曲七十二湾”中的一“湾”,现在是生态之湾。

  近年来,龙港村以保护母亲湖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围绕拆临拆危、“两污”治理、生态绿化、产业兴旺、公共服务“五大工程”治理模式,让村庄变了样,龙港村的新颜值源于石屏县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

  图为建水县新房村一座因“拯救老屋行动”而被修缮保护的老宅。记者 陈欣波 摄

  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丰富,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湿地。近年来,红河以异龙湖保护治理为标志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绿色底蕴厚实。

  在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蘑菇房散落在梯田间,村寨上方森林茂密。“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人栽树、树涵养水分、水浇田、田种植粮食来养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朱文珍说,高山、流水、梯田、人家的农业生态景观是哈尼族千年农耕文化的缩影。

  图为红河州元阳县境内的哈尼梯田景观。记者 陈欣波 摄

  元阳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原始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维系哈尼梯田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近些年来,当地把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相结合,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发展示范区2万亩,亩产值达10174.2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41%提高到2020年的54.92%。

  看得见梯田,尝得到“稻+鱼+鸭”……元阳摸索出一条生态得保护、村民得发展的路子。

  现在,哈尼梯田遗产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科学编制“一河(湖)一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开展“湖泊革命”三年攻坚战;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罗萍说,深入推进开远、石屏、弥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围绕“四素同构”,活态保护利用哈尼梯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目前,红河州建成15个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在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中,积极推动红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建成为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赵瑞君说,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州森林覆盖率比2015年提高10.32个百分点,达57.32%,生态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红河正打造绿色发展的生态样本。

  特色为业

  在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一位身着当地民族服装的女孩一边煎炸着豆腐,一边向镜头前的观众推介。“多的时候一天卖出几百单。”这位主播告诉记者,像他们一样的企业,在园区内还有60多家。

  石屏县豆腐制作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豆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豆制品产业集群等举措,擦亮“石屏豆腐”名片。占地面积1500亩的石屏豆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建成了石屏豆腐松村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精深加工园区,配套建设了云南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屏豆腐产业科技专家服务站、石屏电商创业中心等辅助机构。

  石屏县一家豆腐生产企业内,工作人员在分装豆腐。记者 陈欣波 摄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开发豆腐罐头、开袋即食类产品等107个豆腐产品。用豆腐可做100多种菜肴。”园区管委会主任普亮明说,园区有64家企业,生产的传统条豆腐、包浆豆腐、爆米花豆腐、豆腐皮等系列产品,已进入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地。去年,全县生产豆制品31.2万吨,产值42.5亿元,吸纳创新创业人员1.2万人。

  无独有偶。建水县将建水紫陶作为产业要素和文化要素植入建水临安古城、建水西庄紫陶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成建水紫陶创意园、紫陶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打造出紫陶街、蚁工坊等创新业态,形成创意设计、生产加工、文化传播的聚集区。为帮助陶企解决受疫情影响的销售困难,建水县整合项目资源,在紫陶营销中心搭建总面积1200余平方米,集主播培训、网络直播、线上销售为一体的建水紫陶抖音直播孵化基地,为主播、商户提供“人、货、场、数”一站式服务。

  图为建水县一家紫陶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陶坯上刻花。记者 陈欣波 摄

  建水县紫陶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玥力说,自去年9月开播以来,累计开展主播培训12场次,参训人员500余人次,为140余户紫陶商户提供本土化主播人才培养、短视频拍摄等支持,孵化建水紫陶电商140余户,覆盖多个门户平台,实现单个账号销售额过万元39户,成了建水紫陶数字经济的新方向。

  石屏豆腐、建水紫陶、蒙自石榴、屏边荔枝、河口香蕉……红河正以项目谋划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动力,加快实现“一县一品”,打造特色产业。罗萍说,按一个产业链建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个团队,聚焦政策、土地、资本要素支持产业集约集群集聚发展。

  加快建成百万亩高端稻谷基地、百万亩干热河谷基地、五百万亩高端果蔬基地、二十万亩高端云花基地、千亿级优质畜禽供给基地,推进梯田红米、花卉、水果、畜禽等产业种质资源创新、繁育及应用;围绕做强“绿色能源牌”,全力抓好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建设,加快中铝集团50万吨绿色铝材项目剩余38万吨电解铝产能置换工作;围绕做特“绿色食品牌”,力促金锣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百源果业果蔬加工一体化项目等全面投产;围绕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发展生态旅居、养生旅游、新型养老等新业态……赵瑞君说,未来5年,持续强化大抓发展、大抓开放、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