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二道河村: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共同富裕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5-17 16:00:4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凤庆县二道河村组织村民摸家底做规划——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共同富裕

  农舍错落有致,瓜果园、蔬菜园、鲜花园、茶园分布在房前屋后,竹篱上爬满了蔷薇、黄瓜、缅瓜。

  凤庆县二道河村因两条河穿村而过得名,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传统村落。该村党组织立足资源优势,把村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户全部与景区建立起利益联结,去年乡村旅游业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组织村民摸家底做规划群众共绘蓝图

  “家乡的情况我们最清楚,自己做出来的规划最可行。”二道河自然村小组长杨为波告诉记者。

  按照“自己的家乡自己规划,自己的规划自己来做”的思路,村党支部围绕有什么、缺什么、靠什么、干什么等问题,带领群众对村情民意、产业状况、风土人情、自然资源、区位优势等进行全面盘点分析。

  在厘清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工作清单4张清单基础上,二道河村确定了以休闲避暑、农事体验、亲近自然、乡野美食为主要特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网、厕8大要素保障编制规划,设置了餐饮服务、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民宿体验、星空露营、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禅修养生8个功能区,形成一个具有乡愁乡韵、能够落地实施的规划蓝图。

  “我们理事会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组织发动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各家各户突出各自特色进行规划。”村民理事会成员王大军说。

  二道河自然村实时召开村民理事会,把村民组织起来,摸家底、做规划,真正让村庄规划从“老百姓心里长了出来,从土地里长了出来”。

  组织村民出资源投劳力共建美丽家园

  按照民主管理、共建共享、群众受益的原则,村干部组织和带领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业态经营、景区管理及形象塑造,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整合沪滇协作、交通、民宗、环保、农业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着重补齐二道河村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公益配套设施等短板。

  项目进村实施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涉及部分村民的土地占用问题。祖祖辈辈靠田地生活的老百姓不愿意拿出来做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杨为波带头把自家的土地让出来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他给村民算了一笔“舍得账”:“现在让出去一小部分土地,最终所有财产还是属于我们的集体财产,谁也带不走。”

  84岁的老党员杨学志带头捐款4000元支持村庄道路建设,在老党员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捐资投劳,47户农户整合400多亩土地用于乡村产业发展,让出闲置资源修建旅游栈道、游乐设施、活动场所等,投工投劳2800多人次。

  同时,全面建立户卫生日保洁、公共卫生周清扫、业态管理月评比“三个一”日常积分管理机制,激励村民主动抓好民居风貌改善、庭院美化等工作,实现景区内基础设施有人维护、家园卫生定期保洁、文明劝导人人参与,“户户美”逐步变为了“村庄美”。

  组织村民建机制兴产业自立自强发展

  “政府的项目把我们扶上了马,送一程,今后的路还要靠我们自己走。”杨为波说。

  村党组织进一步盘活资源,通过打包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入股经营的方式引入3家经济实体,各有侧重从事养殖、游乐、民宿、餐饮,形成横向互补合作机制,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同时,组织村民成立核桃、茶叶、生态养殖等专业合作社,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制定标准,组织农户分工生产,统筹调度产品销售。在县城开办了二道河生态产品专卖店,与超市签订农超对接协议,设立生态蔬菜专柜,开展生态蔬菜、生态猪肉和土鸡配送,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闭合产业链条。

  在合作社引领下,村里750亩核桃实现了按订单需求分批供应,1100亩茶园实现了绿色有机转换,有机农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村集体经济实现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

  合作社还结合乡村旅游消费需求,见缝插针种植了冬桃、红柿、樱桃、重楼、茶花等小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土鸡、山羊、香猪等生态养殖业,全村18户从事特色种植,24户从事生态养殖,在实现“产、景”相融的同时,助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

  组织村民开作坊办实体联合勇闯市场

  “还是自己的家乡好。”茶相华是地地道道的二道河村民,20多年前,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他去深圳打工。“现在回来主要是做茶叶,种了点树头菜、水果,家里还有一个豆腐坊,经营着一个小吃店,整体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茶相华说。

  跟茶相华一样,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村民们开作坊、办实体,自己闯市场。

  村党组织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把传统手艺人组织起来,重修水磨房、水碾子房、豆腐坊、榨油坊等传统工艺作坊,引导农户根据各自资源、技艺特长、发展意愿等进行精准定业、分工发展,有效参与到景区业态经营中。

  如今,二道河村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乡村旅游全链条发展,实现了所有农户都有参与、都有业态、都有收益,还带动了周边村寨600多户2500多人参与乡村产业发展。(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杨永平)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