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6-02 09:35:3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昆明市聚力工业倍增、数字赋能、绿色转型——

  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1300万吨/年炼油厂区

  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杉杉锂电落地开工,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加快建设……

  围绕省委推进产业强省建设的部署,昆明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聚力工业倍增、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实施重大项目攻坚,正逐步改变过度依赖房地产和交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困境,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工业投资稳步增长

  2021年7月,闻泰科技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一期总用地约186亩,自开工到投产仅用一年时间,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投产后,一期工厂发展迅速,2021年7月至12月,智能终端产品出货量达500万台,当前产能已达120万台/月。如今,总用地约460亩的项目二期建设正酣,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试产,届时产业园的整体规模将进一步大幅扩大。

  在昆明高新区马金铺片区,贝泰妮集团中央工厂新基地建设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加快建设中。该项目占地80亩,计划投资4.38亿元,预计2022年竣工投产。项目建设完成并全部达产后,每年将新增产能4500万支(万盒)。

  “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生产、物流为一体的数字化中央工厂,致力建设成为中国化妆品行业示范领先工厂。”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云内动力发动机智能生产线上,一个个智能机器人手臂抬起、组装、传送,精准高效。这里生产的每一台发动机身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一扫即可追溯这台发动机加工信息、生产时间、产品参数等信息。这个小小的二维码,让每个产品的生产、加工、组装及售后服务均可追溯,形成了一个可追溯体系。

  如今,云内动力集团已实现从客户订单到交付及服务全过程的智能化管控,可以进行数据共享,企业也从单纯的制造型企业转变为用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一批先进工业企业的锐意创新,带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投资速度和发展水平。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同比增长56.8%。在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引导下,昆明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效果初显。

  一季度,昆明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54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71%,其中工业项目35个、占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65%。引进市外到位资金415.8亿元、增长23.2%,工业项目到位资金70.12亿元、增长69.98%,其中制造业到位资金59.4亿元、增长137.62%,制造业到位资金占工业到位资金的84.7%。

云南友日久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涂布车间

  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昆明传统产业正在继续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转型。通过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昆明工业投资倍增行动取得初步成效,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出现新的变化。新能源电池、稀贵金属为代表的新材料、信息制造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初显雏形。

  日前,杉杉锂电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落地安宁市;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项目(一期)即将建成投产。此外,东川区的川金诺有限公司磷酸铁锂、富民县的硫铁锂钛矾资源综合利用技改、西山区的掺镁新型超低温新能源电池等项目均已签约。目前,昆明正积极对接蜂巢能源、海辰新能源两个储能电池项目,蜂巢能源项目、海辰新能源项目拟各投资140亿元。

  据估算,这些项目落地后,昆明将形成覆盖全链条、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新增产值将超过2000亿元,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

  在稀贵金属产业方面,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集采、选、冶、精深加工和研发应用为一体的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云南贵金属集团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目前正加快推进昆明高新区“云南贵金属实验室”、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马金铺园区和安宁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云南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计划通过5至8年,打造集贵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深加工、检测、孵化于一体的运营中心。预计“一中心两园区”的建成将新增产值400亿元,企业自身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

  贵金属集团通过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夯实产业基础,打造“链主”企业,争取引进和带动一批工业催化剂、前驱体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和高纯贵金属材料、稀贵金属资源回收等上下游企业到昆明投资发展,形成稀贵金属产业集群。

  此外,云南锗业、锡业锡材、浩鑫铝箔、云南铜业……这些稀贵金属新材料重点企业也在不断投入新项目,助推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

  在信息制造业方面,以闻泰科技为“链主”企业,正加快在昆明布局智能终端制造产业生态。闻泰科技一期智能制造园区已于2021年7月投产,首台“云南造”5G手机成功下线,昆明向全球重要5G终端智能制造地迈出坚实一步。闻泰的目标是将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大的智能制造中心,也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工厂之一。未来,闻泰科技将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合力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昆明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昆明将加快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十四五”末,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4个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

安宁产业园区云南建投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基地

  转型发展前景光明

  当前,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量不断增加,新能源产品需求进一步扩大。一大批新兴绿色低碳技术正加速迭代,成为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动力。

  昆明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突出表现在传统产业加速向绿色转型。在此方面,安宁市就是一个典范。

  安宁拥有丰富磷矿资源,依托现有的磷化工、石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机遇,主动加强与正负极、电解液等产业链核心材料龙头企业、关联企业的对接洽谈,在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立足优势,围绕一批头部企业,安宁找到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赛道——规划和打造“千亿级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

  目前,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的云南安宁产业园区(安宁片区),正加快打造以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为主导产业的3个千亿级产业,致力于打造昆明现代工业基地。

  按照发展目标,至2025年,园区将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石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以新材料、先进制造为主导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本建成,在昆明市率先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力争达到3000亿元。到2035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在云南省率先建成工业总产值过5000亿元的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安宁产业园区听令即行、加压奋进,迅速掀起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1%工作法”,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1至4月,园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8.15亿元,占到全市的88.92%,同比增长38.02%;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5亿元,占到安宁市的39.73%,同比增长106.67%。

  在安宁,资源要素正在加快向新兴产业集聚,代表先进和绿色的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目前,园区已成功引进云天化股份电池新材料、云南裕能电池新材料、“多氟多”六氟磷酸锂等重大项目并启动建设,4个项目被列为全省新能源电池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记者 张雁群 余红 党晓培/文 周灿/图)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