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立足资源禀赋补短板强弱项 打造山水田园幸福城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7-25 16:07:0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弥泸高速通车、弥勒东风机场实现开航,立体交通成网成形;甸溪河畔鸟语花香,金顶山绿荫叠翠,城园相融映入居民生活;特色小镇风光锦绣,阿细跳月舞蹈热烈奔放,文化韵味悠长……

  新时代,呈现新风貌,展示新作为。弥勒市步履不停,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宜居画卷徐徐展开,先后赢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云南省“美丽县城”殊荣,建设“滇中绿色发展强市”的步伐越走越坚实。今日弥勒,满眼生机,绿水青山触手可及,各族群众携手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生态立市 一城山水福满园

  进入盛夏,美丽的甸溪河湿地公园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从前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没人愿意来。”回想起甸溪河原来的模样,住在岸边的居民井潇莹皱了皱眉头。作为弥勒市的“母亲河”,甸溪河穿城而过,过去曾给当地带来困扰。

  如何挖掘自然山水风情,实现生态立市?弥勒的答案是,治理一条河,盘活一座城。

  2016年,以防洪排涝为基础,弥勒市实施甸溪河城区段24.8公里综合治理,利用生态驳岸等方式为城市植下一片森林绿海,现已完成一期治理工程。如今,美丽清澈的甸溪河,北与锦屏山、可邑小镇有机衔接,南与红河水乡小镇相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渐次铺开,吸引了重庆新鸥鹏教育城、红河未来城等项目落地,带动周边土地开发、宜居产业带建设,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能记得住乡愁。

  在髯翁路与弥勒大道东北侧一角,一些市民坐在树下乘凉,乌龟漫游于池塘,蜻蜓静静停留在花朵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补绿、拆墙透绿等方式,一块块边角地与景观、文化、健身休闲设施相融合,串起市民的绿意生活,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9个大型城市公园,再到零星散落的80余处“口袋公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是弥勒市护好山水格局的追求。

  2012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01公顷。10年来,弥勒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不断做优生态修复治理。截至目前,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39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增加至1384.6公顷。

  让城市更绿色、更健康、更可持续,如今的弥勒将生态作为最大特色、把绿色作为最靓底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点和美丽新弥勒形象的发力点。

  点绿成金 融合发展提质量

  清晨,阳光洒进东风农场万亩葡萄园,农户刘红兵和妻子忙碌起来。正值葡萄成熟季节,采摘、打包、称重、装车是夫妻俩每天的工作日常。

  作为国内优质葡萄产区之一的东风农场,坚持走绿色、无公害发展的路子,实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2021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突破9万亩,产值达10亿元以上,“弥勒葡萄”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巧抓特色、用活资源,是弥勒市因地制宜坚持绿色发展、引领现代产业提质增效的又一重要路径。

  到东风韵特色小镇“打卡”,再来到庄园采摘葡萄、制作葡萄汁,已成为当下众多游客前来弥勒旅游的一个重要选项。

  借助特色小镇旅游效益,以葡萄文化为特色,集农家乐、旅游观光、入园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庄园经济体迅速成长。2021年,仅东风韵特色小镇、葡萄产业特色农业庄园的游客总量就超过73.55万人次,旅游收入逾8000万元,一二三产融合成效初显。

  视线转向弥勒绿色食品加工园。青山绿水间,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依次排列。

  “得益于生态建设,弥勒本地产出的玫瑰花质量好,普通矿泉水加入玫瑰花纯露后,一瓶价格涨了四五元钱。”相较于两年前刚进入园区,红河大自然水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国梁有了更多底气。如今该企业的鲜花味系列矿泉水在弥勒及周边地区市场站稳了脚跟。

  金锣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生物谷大健康产业稳步推进,年产10万吨钢(铝)板数字化彩印生产线试生产……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立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着力构筑“融”生态,正源源不断给弥勒带来丰收的喜悦。

  5年来,弥勒市经济总量始终位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入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文化为魂 厚植底蕴激活力

  夏阳筛过树影,洒在温泉小区的石桌椅上,居民聚在这里惬意聊天、下棋。说起小区的变化,带着小孙子在树下乘凉的罗素金老人不禁感叹:“原来环境脏乱差,汽车乱停乱放。现在好了,引进物业后,原本堵住的围墙打通了,15分钟不到就能逛到红河水乡,生活在这里便利又幸福。”

  17个片区1.75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建雨污管网77千米,改造老旧管网41千米,日处理能力达90吨的垃圾渗滤液项目投入使用。数年间,弥勒市以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建设,水电路网完善和智慧城市管理等项目为重点,不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持续打造“幸福小区”,实现老城换新颜。

  城市更新,既要有拆建修补的物质变化,还得有以美育人的精神追求。

  弥勒市发挥7.9亿立方米水资源优势,做足水文章,加强城市景观水系建设;打造夜游甸溪河、夜秀锦屏山、夜宿可邑村的夜间经济格局,秀出“光”活力;结合城市主题文化、民族特色文化与园林绿化,打造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等城市公园,建成钱王明清主题街区,打造“园”景观。

  在髯翁森林公园,茂密的树林间书香四溢,一家森林书吧火热“出圈”。作为红河州首家森林书吧与图书馆结合的创新文化项目,这里既与书为伴,也有景作陪,藏着大多数人的诗与远方。

  紧邻湖泉生态园的秋雨书院,新中式园林景观、回廊步道蜿蜒萦转引人注目,画轴里的书院诗居生活由此开启。从开馆至今共吸引13.6万人来此阅读、举办活动,成为当地的新文化地标。

  美丽与发展同在、生态与人文相融,加上4座特色小镇加持,弥勒的韵味和魅力更足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都化作甜蜜的笑容。

  “街边的一草一木,设施完善的公园商圈和璀璨的城市夜景,都是我们每天生活可以触及的美好。”在弥勒工作5年的张舒作为外来居民,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

  如今,一座生态之城拔节生长,一座福地之城逐渐成形。远有山水、近入林田,人在景中、景有人气,对弥勒老百姓来说,幸福日子就是这么具体而生动。(记者 刘宇丹 饶勇)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