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昆明市全方位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路径——
打造文化地标 建设“精神家园”
国之歌者聂耳家风文化展
近来,位于昆明老街的新型文化空间——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样的消暑新方式。在此阅读、听戏、看书展、品茶艺的人们络绎不绝,游客驿站、文创空间、悦读小屋、文化茶吧等聚合空间里,市民以轻松休闲的方式“打卡”昆明新文化地标。这是昆明市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路径的一个有益尝试。
沉浸式体验“文化+旅游”
近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承办了五华区国之歌者聂耳家风文化展。院落中布满了富含聂耳元素的装饰,部分空间也被改造为展厅,为游客提供了阅读、看戏、听讲座以及了解“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机会。
在昆明,像这样的新型文化空间,正以沉浸式的体验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城市的脉动,用地标性的人文艺术场景引导市民触摸历史文化,加强与城市历史的交流互动,形成有温度、有互动、接地气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汇集了大量云南本土特色文创产品的文创空间,接受民间文创高手、创意达人的手工艺活动或布展,举办的云南滇派硬翅风筝展、摄影展深受市民游客欢迎,游客驿站还新增“VR全景看云南、AR扫码识民族”等科技体验旅游服务。
作为昆明首个城市书房,“悦读小屋”是昆明市探索“文化+旅游”服务模式的初步尝试。这里有图书5000多册,两年多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会、分享会、惠民演出等活动250多场,直接服务或覆盖人群7万多人。在文化茶吧及院内,每周固定的茶艺体验、传统花灯、滇剧表演等轮番呈现,成为本地传统民间文化爱好群体的固定活动场所。
正午时分是云纺商业街最为繁忙、喧闹的时候,食客们结伴而行、餐厅里取餐的电子提示音此起彼伏、外卖骑手在街道上急速穿行……在这片“闹”中,有这样一点带着一缕书香的“静”,它就是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
书房内陈设了大量书籍,虽无“目光所及皆是书”的震撼,但鲜花、绿植、书籍间的彼此呼应却呈现出一种充盈着生机与书香的雅致。
云纺文创园新媒体运营中心负责人赵若希介绍,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是西山区文旅局和云纺集团共同打造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这里你只需要刷身份证即可进入,24小时开放,看书都是免费的,如果要借书可以自助办理借阅卡。”
市民李女士是书房的常客,她表示自己很享受能够在这样一个公益、安静的空间中阅读、独处。“常常会遇到第一次来的市民,看到他们面对无店员值守、自助借阅的书房无所适从时,我都会上前主动帮忙。”
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让市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休闲、感受书香,不仅有效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文化氛围,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气质,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
随着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包含的名人旧居、文化遗迹和标志性建筑的建成运营,依附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盘龙区龙泉古镇博物馆群落·市民文化中心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该中心将公共文化贯通融入“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服务圈”,以“主客共享”理念,打造集生活美学、文化体验、交流与传播于一体的多元化、场景化公共文化空间。
五华区西翥街道沙朗文创园新型文化空间不仅包含传统阅读服务,还有传统农耕生活体验。嵩明县职教新城东方时尚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集技能培训、业务交流等日常“刚性需求”和文化沙龙、阅读分享等“软性需求”于一身,全方位提升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市民在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学习
77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遍布全市
2019年,昆明市首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目前,昆明市正在制定《昆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暂定名)》《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管理办法》《昆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考核办法》,以完善的制度加强空间建设、日常管理与考核监督,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运营与管理,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公共文化空间活力。
今年,昆明将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工作纳入全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活动的“增进民生福祉竞赛”板块,规定各县(市、区)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少于两个,包括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在都市商圈、文化园区等区域引入社会力量,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在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
今年以来,昆明市共建成77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截至目前,五华区、盘龙区、呈贡区、嵩明县、晋宁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建成数量都达到或超过了5个。
富民县上河院文创旅游小镇新型城市文化空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文化体验,在城市中体验特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尽享文化传承。今年以来,红军长征过富民纪念馆共接待了1万余人次到馆参观,特色文化展示馆共接待参观人员8000余人次,上河书屋共接待群众5000余人次。此外,依托农耕文化博物馆、非遗传习馆、半山书院建成的富民县半山耕云田园综合体乡村文化空间,今年以来共接待当地群众和市民游客3万余人次。
除了各县(市、区)建设的各类特色文化空间“遍地开花”之外,昆明还加强与金融机构、学校、社区等社会力量合作,按照“阅读+金融机构”“阅读+校园”“阅读+社区”的运营模式,目前已建成以阅读引领、扎根基层、多元融合的3家“香蒲书房”;按照“阅读+酒店”“阅读+民宿”模式,重点凸显“一店一特色”,建成首批12家“觉晓书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丰富酒店与民宿文化内涵。
接下来,昆明将在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工作中,坚持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去”,优质资源“引进来”,全方位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路径,加大与社会各界合作,以品牌化建设理念进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集群化打造,实现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转变,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党晓培 实习生 杨舒媛 张汉卢)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