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隆基三期生产基地全景。通讯员 胡才星 摄
2023年,丽江市对标“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发展“三大经济”,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坚持“六个大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稳进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高于全国、全省2.3、3.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高于全国、全省4.7、5.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高于全省1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高于全国、全省12.7、12.1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高于全国、全省0.1、0.9个百分点。争先进位成效明显。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排名分别为第2、1、2、1、1、2位,较2022年上升2、4、3、7、6、4位。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倍增,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8.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01.77亿元、同比增长91%,旅游人均消费1913元、排名全省第1位,再创历史新高。规划引领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编制丽江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10条激励措施、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17条措施,安排6000万元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永胜程海毛家湾成功创建4A级景区,全市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37个。丽江市被国务院列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10个地市之一。驰而不息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长期困扰丽江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及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游客进店购物、导游随团进店、人盯人消费、不明码标价、坑蒙拐骗、拉客揽客等6种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清理。全力推动文旅改革创新发展。创新推动导游薪酬制度改革和文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景区管理机构+公司”管理运营模式,扎实推进泸沽湖景区管理经营改革工作。推进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推出“五个一批”星空旅游、15条户外徒步线路等新业态产品;举办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系列促消费活动。2023年完成文旅项目投资68.2亿元,增长44.13%。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增长,产业投资比重大幅提升。2023年,在全省和10个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的背景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增速排名全省第6位。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产业投资增长30.7%,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8.6%,比重较去年提高9个百分点。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35.2%,连续2年保持快速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的21%,其中,能源工业投资增长31%,成为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撑;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47.8%。数字经济投资较快增长。数字经济投资增长37.5%。非房地产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民间投资增长8.1%。
——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实有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8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 4.7、5.2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取得历史性突破。城镇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8.83亿元、增长1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06亿元、增长4.1%。餐饮消费快速增长。商品零售额188.13亿元、增长5%,餐费收入96.76亿元、增长28.3%。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9.5%、8.4%、7%。升级类商品销售高速增长。文旅消费持续扩大,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4.14%、91%,分别为2019年同期水平的126.02%、120.73%。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8.7%、123%。
——粮食生产实现“19连丰”,金沙江绿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完成耕地流出问题整改6.89万亩,耕地面积增加10.5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68万亩,粮食总产量52.82万吨,粮食总产量增长1.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实现“19连丰”。金沙江绿色农业量效齐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97.91万亩、增长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56万吨、增长3.5%,茶叶产量1200吨、增长6.5%,中药材产量5.11万吨、增长2.8%,坚果产量2.88万吨、增长9.2%,鲜切花产量4944.51万枝、增长98.9%,水果产量89.02万吨、增长18.1%。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猪牛羊禽肉产量11.75万吨、增长2.7%。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绿色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水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3%、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工业投资增长35.2%。单晶硅棒年产能35GW,新增新能源装机60.5万千瓦。金山绿氢零碳智慧工厂等项目建成投产,氢能应用取得新进展。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净增16户、达149户,资质内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4.5%。16对保留煤矿有15对取得核准批复,10对取得开工备案。传统工业支撑有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113.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赋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华坪增量配电网建成运营。丽江机场航空口岸签证业务获国务院批准,复航曼谷航线,新开河内、胡志明市航线,通航城市达97个,单日航班保障架次、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均创历史新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立云南油橄榄大健康产业创新研究院并入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中科院卫星遥感地面监测丽江站等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4户、增长74.2%,增幅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4户;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0.95%,排名全省第6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奖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经营主体数量高速增长。全市经营主体净增3.37万户、完成年度目标的186.47%,中小企业净增20.4%,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5.3%。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8%、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占GDP比重达58.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8.2%。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57亿元。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达56%,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6.4%,占投资比重的4.7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乡村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市、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完成,通过地方立法加强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实施改造老旧小区56个3410户、城镇棚户区600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504套,新建公共停车位5300个,新建和改造城镇燃气管网71公里。推进中心城区花园城市建设,建成14个口袋公园,完成7条城市绿道提升改造,成功创建40个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中济海运动休闲公园建成开放。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全面推进,古城区成功创建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完成农村公路硬化751公里,新增通畅自然村281个。丽香铁路建成通车,丽江站从“终点”变成“节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2+6”试点建设高位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0.24亿元。永胜县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玉龙县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玉龙县拉市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经验成为全国典型,玉龙县拉市镇美泉村、均良村、南尧村乡村振兴案例入选全省示范案例,古城区七河镇七河村、玉龙县石鼓镇新华村、永胜县程海镇凤羽村入列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新善村地中海国际度假区、拉市海及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四季花开景区、永胜县三川镇翠湖景区创建为3A级景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丽江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全面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效。全市卫生户厕覆盖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行政村污水治理率、镇区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自然村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5项主要指标分别高于全省8.29、21.21、3.64、2.97、7.41个百分点。
——绿美丽江建设得到新提升,绿色发展底色更加凸显。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取得突破。丽江市、古城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深入实施河湖保护治理行动。《云南省泸沽湖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云南省程海保护条例》完成修订,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程海、拉市海、金沙江干流丽江段水质保持稳定,全市13个地表水国控断面和21个省控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水质目标要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引进上海重塑等氢能产业头部企业,实施投资超12亿元的氢燃料电池及装备制造项目,全省首座绿氢零碳智慧工厂正式产氢,氢能装备制造孵化厂房建设完成,束河氢能小镇氢能热电联供、智慧管理大厅投入运行,中心城区投放氢能自行车2000辆。绿美丽江建设有力推进。古城区被评为省级绿美城市,永胜县获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称号。全市列入省级城乡绿化美化标杆典型42个,泸沽湖、清溪水库、团山水库、雾坪水库被树立为2022年度省级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建成区新增绿地36.5公顷,建成绿美公路522.5公里。
——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更加稳固,民生保障能力再上新台阶。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20元,增长6.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4%、12%。城镇新增就业1.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96万人。社会保障持续扩面增效。全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1.45%、3.88%、8.73%。发放养老保险13.5亿元。教育卫生事业有序推进。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增主城区小学一年级学位3000余个。2023年高考全市一本人数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市一中综合改革初见成效,一本率提高10.06个百分点,取得近十年来最好成绩。组建普通高中教育集团,丽江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办学,丽江师专升本完成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考察评议。新建1所专门教育学校——新文中学。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建成开馆,华坪女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在全省率先建成“双提升”工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5.02万人,“丽江惠民保”参保达8.28万人。全市1148家符合条件定点医药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功能。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获评三级甲等保健院。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新建改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个,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200户,建成投运老年“幸福食堂”10个。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圆满完成国家“应急使命·2023”地震灾害救援演习各项任务,获国务院领导高度评价。扎实推进10个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灾害风险应对能力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全覆盖。全市自然灾害受灾人口、死亡(失踪)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房屋倒塌间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主要统计指标较近5年同期分别下降52.43%、180%、69.19%、97%、55.7%。防风化债稳步推进。动真碰硬啃下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硬骨头,无分歧欠款全部清偿,守牢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和丽勇)
2024年02月29日 16:51
2024年02月29日 16:14
2024年02月29日 15:02
2024年02月29日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