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新华社昆明8月8日电(记者熊轩昂、陶一萍、丁怡全)连绵起伏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座雪山下的小山村映入眼帘。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也是传统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一座座纳西族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地点缀在玉龙雪山下,石墙青瓦与周围的雪山和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这是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一景。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玉湖村现在的旅游业态非常丰富,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成为了游客们来丽江旅游的重要打卡地之一。”玉湖村内一家名为“滇云手造”文创体验店的主理人杜寒梅向记者介绍,玉湖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也得到了许多旅游从业者的青睐。
7月31日,“滇云手造”文创体验店内的特色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熊轩昂 摄
石头从山上搬、木材在林中捡,从事文旅行业多年的杜寒梅和两位朋友一起打造了这间原生态的文创手作体验店,顾客可以在庭院里、阁楼间体验制作传统的纳西族东巴纸、白族扎染,也可以尝试制作时下颇为流行的漆扇、珐琅饰品。
舂料、抄纸、晒纸……杜寒梅正指导来自外地的顾客制作东巴纸。在庭院内晾晒干后,顾客们揭下纸张,在上面盖章、模仿书写东巴文。东巴纸采用荛花树皮作为原料,使用纳西族创制的古老的造纸工艺,有着防水抗蛀、能长期保存的特点,是东巴文化的重要载体。
“比起只是购买手工艺品,我们更希望顾客体验到传统的手艺。”杜寒梅说,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去了解东巴文化,目前每天都有10组左右的游客来店里体验不同的文创项目,感受“纸寿千年”的魅力。
7月31日,游客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湖村的一处纳西族村民家中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从传统的手艺人到融合发展的“守艺人”,杜寒梅等一批创业者的故事在玉湖村不断上演。
走出杜寒梅的文创体验店,沿着传统的石子路漫步在村中,道路两旁林立着风格各异的咖啡馆、村民们在家打造的乡村民宿以及充满民族风情的特色餐馆。村民们传承了纳西先祖们留下的技艺,将现代与传统在这个雪山脚下的村落完美融合。
然而,玉湖村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并非与生俱来。在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玉湖村曾一度陷入贫困的泥潭。
“通过保护好生态、做精文旅产业,我们玉湖村焕发了新生。”玉湖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新华介绍,过去村民们砍伐树木、挖砂石,破坏了生态环境,日子却没多少起色。近年来,玉湖村抓住乡村振兴发展的机遇,将村庄规划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引入了优质业态,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助力、农民唱戏”的产业发展模式,带领村民们走上了一条“生态文旅”的致富路。
7月31日,游客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湖村的一处纳西族村民家中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走进玉湖村的纳西文化体验馆,54岁的和杰林正带着游客们参观自家的老宅,体验磨豆花、穿纳西服饰等民俗活动,介绍院子里蕴含的纳西文化。
四年前,和杰林将家里传统的纳西民居翻新改造成为村里第一家纳西文化体验馆。游客们在和杰林家中可以体验“做一天纳西人”,深入了解纳西族的习俗和文化,品尝纳西族的传统美食。
“生活比以前好得多,腰包也鼓起来了。”和杰林开心地告诉记者,目前家里依靠经营纳西文化体验馆,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
和杰林的女儿和玉月从国外留学回来后,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定留下来和父亲一起运营体验馆。“我希望和父亲一起传播纳西文化。”和玉月说,她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村里的生活,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而来。
7月31日,游客在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玉湖村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丽江天气凉爽,很适合夏天旅行避暑。”来自广西的姑娘蓝梦婷带父母在丽江开启一场生态与文化之旅,这里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7月31日,广西游客蓝梦婷一家在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湖村的一处纳西族村民家中体验当地特色文化。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据统计,今年1至7月,玉湖村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3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500万元。随着村里的文旅业态不断丰富,预计全年游客人数将突破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5000万元左右。
“玉湖村要建设成为老百姓的幸福家园。”和新华介绍,玉湖村在开发时坚持以生态旅游为引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纳西传统民居的风貌特色,将纳西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村民们在绿水青山间安居乐业。
玉龙雪山巍巍,山脚下村落里的人们,正谱写一曲乡村振兴的新赞歌。
2024年08月08日 16:48
2024年08月08日 16:47
2024年08月08日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