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上,“人在草木间”

来源:新华网 2024-08-27 09:39:1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一个“茶”字,拆开来看就是“人在草木间”。在云南普洱的景迈山上,这一意境已呈现千年。

  这座平均海拔1400米的古茶山里,森林、古茶林、村落交织共存,形成独特的空间组合。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

  23岁的岩温发来自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他带着记者来到景迈山的大平掌古茶林。在这里,有高耸的古木,也有新生的树苗,不同层次的绿色铺满整个山坡,时间的沉静和生命的活力交织在一起。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新华社记者辛悦卫 摄

  “这些高大乔木下面错落分布的是古茶树,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林下茶种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茶是在树林下种出来的。”岩温发说。

  “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张丕生告诉记者,景迈山古茶林有千余年历史,是世界上保存完整、面积较大、种植历史悠久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其中集中连片面积达1.8万亩。

  茶林之中,有系着红布条的“茶神树”,每年春茶开采前都会受到村民的祭拜;有被称作“蜂神树”的古榕树,几十个扇形蜂巢挂在层叠的树干上……当地人敬重自然、热爱自然,认为茶树有灵、自然有灵。

  人在草木间,茶香飘千年。

  这是8月24日在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拍摄的茶树。新华社记者辛悦卫 摄

  经过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景迈山世居民族创造了包括种茶制茶、食茶用茶、品茶咏茶等在内的一系列茶文化。婚丧嫁娶、商讨要事……在这里,很多事情都在喝茶中解决。

  去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景迈山被更多人知晓,也吸引了更多人抵达。

  在景迈山的翁基古寨,雨水时而滂沱、时而淅沥,游客却依旧不少。惠民镇芒景村村民张光明经营的客栈,也入住了多位游客。

  “我最开始是销售茶叶的,经营的民宿主要给茶商朋友住。申遗成功后,村里游客越来越多,我又开了第二家民宿。”张光明说。

 这是8月24日拍摄的翁基古寨。新华社记者辛悦卫 摄

  数据显示,景迈山自2023年9月以来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8亿元。

  “在发挥景迈山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以普洱茶产业为主导、‘茶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定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加工技术工艺。”惠民镇镇长阳崇刚说。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高水平保护持续推进。

  “申遗成功,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更高的标准。”张丕生说,今年1月,《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技术规范》开始实施,对古茶林的日常管理和树体养护等进行技术规范,进一步促进古茶林的有效保护、科学管养和合理利用。

  再过不久,景迈山的秋茶就要开始采收,村民们期待着能有个好收成。

  岩温发告诉记者,祖先种下的茶树养活了世世代代的景迈儿女。“接过祖先留下的古茶林,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们。”

  林茶共生,人地共荣。景迈山上,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美妙协奏曲仍在继续……(新华社记者申铖、赵彩琳、辛悦卫)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一个“茶”字,拆开来看就是“人在草木间”。在云南普洱的景迈山上,这一意境已呈现千年。

2024年08月27日 09:39

一片片火红的辣椒田不仅装点了乡村,更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红毯”。

2024年08月27日 09:36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滇池清”“生态美”“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4年08月27日 09:30

8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省工商联调研并与民营企业家座谈

2024年08月27日 09:25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2024年08月27日 09:22

以“积分制”为手段,动员各村(社区)纷纷行动起来。

2024年08月26日 19:25

据《国家地理标志豆腐品牌价值排行榜》显示,“石屏豆腐”品牌价值达76.91亿元,排名全国第一。

2024年08月26日 19:11

随着园区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和园区定位的日益完善,一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正在园区内悄悄发生。

2024年08月26日 18:57

云南省专利开放许可声明数量达387件,达成开放许可8件,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08月26日 18:43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了农业产业强镇项目通过评估名单(第二批)。

2024年08月26日 18:3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