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近年来,昭通市加快理念转变、资源转化、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突出壮大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五个千亿元产业”,加快优势特色资源转化利用,打造经济发展强劲引擎。
坚持“打高原牌、走生态路、强‘昭字号’”,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昭通高原农特资源丰富,“果”香浓郁的“红苹果”、“椒”香四溢的“青花椒”、药食同源的“乌天麻”、鲜嫩可口的“筇竹笋”尤为出名。昭通有10万人种天麻、50万人种苹果、60万人种花椒、100万人在竹产业中受益。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人民群众就地就业的致富产业。近年来,“昭通小肉串”持续火爆,目前,“昭通小肉串”全国门店有8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了上下游近7万人就业。
在发展新型工业上,昭通坚持“‘电’好基础、从‘磷’起步、‘硅’模发展”。昭通电力装机全省第一,页岩气资源量全省第一,煤炭占全省的2/5、硅矿占全国的1/5、磷矿占全国的1/2,初步探明铝土矿8000万吨。依托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3座世界巨型水电站,持续上“光电”、增“风电”、补“火电”,年发电量稳居全省第一,今年将超过900亿度,全国每用100度电就有1度电来自昭通。依托亚洲最大规模的单体富矿磷矿区,与云天化集团等合作,全面推进磷资源开发,加快打造千亿级磷化工园区。引进旗滨集团、中铝集团、合盛硅业、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推动“硅矿不外运、铝水不落地”,今年6月,昭通下线了全省第一块光伏玻璃,填补了全省没有自产光伏玻璃的空白。
在发展现代文旅上,昭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紧紧围绕“一山、一城、一址、一江”,加快打造文旅“新名片”。今年以来,昭通文旅持续升温,“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数、实现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22%、29%。(记者 彭波)
2024年09月25日 11:34
2024年09月25日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