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多姑脱贫记

2019-06-25 10:22:59 |来源:新华网云南

  航拍小多姑社区全貌。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新华网昆明6月24日电(罗春明 赵普凡)小多姑社区地处昆明市寻甸县金所街道办事处,从县城出发,不过20公里就到了小多姑。路不算远,土地也多,但村民祖祖辈辈只能“哄个肚子饱”。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小多姑旧貌换新颜,曾被贴上“封闭、落后、陋习多”标签的小多姑悄然蝶变。

 全面整顿,基层党组织变强了

  航拍小多姑车厘子种植基地。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不团结、做不成事、跟老百姓说不到一处……村民口中的这些字眼,说的是曾经的小多姑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去入户,经常吃闭门羹,还会被群众骂。”寻甸县金所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马如林说。

  2014年,小多姑村党总部被确定为全市48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之一。2017年初,金所街道司法所所长吴志良“临危受命”,兼任小多姑社区党总支书记。“当务之急是恢复老百姓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吴志良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新班子成员逐户走访摸底,“见个面,拉拉家常。”

  不到两周,班子成员把社区344户农户全部访遍,并针对每户的情况制定帮扶计划。但没想到的是,为群众办好事,却好事多磨。

  党总支经多方沟通协调,计划流转农户土地,引入构树、中药材等种植产业,但部分农户想法转不过来,对土地流转很抵触,“我家的土地,就是荒着,别人也不能动!”

  “不断地打轮流战”,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吴志良带领党总支成员、驻村工作队轮流上门做工作,有些人家甚至跑了20多次才做通了工作。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外出务工,尝到甜头的农户,也由之前不愿意产业入村到争先争取机会。

  新班子的“动作”还在接二连三:带领群众打扫社区卫生、土地整治、危房拆除……一桩桩实事办下来,群众对党总支竖起了大拇指。

  “党总支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要带头为老百姓找出路。”吴志良还盘算着,把机耕道变成自行车赛道、把荒山变成果园,“好好搞一下乡村旅游!”

小多姑村民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新华网 赵普凡 摄

 稳定增收,村民腰包变鼓了

  在中药材种植大棚里,村民周松华掰着指头算了笔账:在社区引进的中药材地务工,每天有80块的收入,再搞点种养殖,一年少不了3万块。更让他踏实的是,去年流转了110多亩土地给企业种植中药材,两年近20万的流转费让他的腰包“鼓鼓”的。

  但就在五、六年前,周松华和小多姑的其他村民一样,整天只能趴在地里“刨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年到头见不到两千块,穷日子似乎望不到头。

  土地广袤的小多姑,人均耕地近12亩,多的人家有上百亩,村民为何还守着土地受穷罪?

  “长期封闭,村民见到外人就躲。”吴志良说,由于村民不愿意和外界交流,生产方式、生产技能落后,靠种植苞谷、土豆、苦荞等作物糊口,再加上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广种薄收”的小多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社区344户14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86户1195人。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小多姑开始变了。

  2014年以来,在云南省政协、昆明市纪委等挂钩单位的帮扶下,小多姑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家家户户还从老旧的土基房搬入了安居房。

  稳定增收也有了路子。小多姑整合资金5500万元,平整耕地8000多亩,修建了机耕道和水窖等配套设施,先后流转土地3000多亩,引进企业种植车厘子、中药材、构树等。

  平整项目让昔日“不值钱”的土地“身价”倍增,一亩地的年租金从几十块“涨”到八九百,村民不仅有了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到流转地里务工,曾经“见人就躲”的村民还开始到寻甸、昆明甚至更远的地方打工。

  在各方的帮扶下,286户建档立卡户还拿到了每户7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资金,脱毒马铃薯、良种玉米等作物开始科学种植;仔猪、活鸡等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水窖、粮仓相继建成。

  一项项措施的“滴灌”,小多姑穷根被一点点铲除,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5500元,和全县一起摘掉了“穷帽”。

 移风易俗,村民风气变好了

  小多姑村民在进行种植技能培训。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小多姑党总支要啃的又一块“硬骨头”,是村里的不良风气。

  “饮料、啤酒用农用车拉,事办完了,空瓶子堆成小山!”说起村民以前办红白事的情景,吴志良连连摇头。2017年以前,小多姑村民办白事要吃三天六顿,办红事要吃八天十六顿。

  “家底薄的,一台红白事办下来就返贫了。”吴志良坐不住了,为此,党总支订立村规民约,严控村民请吃时间,并全村通报醉酒闹事的村民;村民办红白事时交纳借用餐具、桌椅的押金,如果超过约定时间则收取高额租金;在全村集体活动,通报违反约定的村民。同时,小多姑还不断开展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

  多管齐下,逐渐扭转了不良习气,送大礼、大操大办的现象少了;学技能、忙增收的人多了。

  记者采访当日,正碰上小多姑种植技术培训班开班,村民正在活动室里听昆明来的专家讲解车厘子种植技术。这期培训班有50个村民参加,将持续10天。

  在小多姑社区286户11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技术致贫的有241户1020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有34户132人,两项占贫困人口的96%。

  针对这一现状,党总支和各级帮扶部门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金所街道办事处社保中心主任洪福兴说,培训科目根据村组的实际需求而定,理论结合实操,教村民农药配比、施肥浇水等技能。


多姑小学的学生在上课。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没有文化不行,跟不上形势。” 听说办培训班,55岁的村民李存学也赶来参加。他说,以前吃饱了肚子就只想着喝两口酒,现在大家都想多学点技术,“有了技术,打工都能多挣点。”李存学还打算用培训学到的技术,带领家人种植果树增加收入。

  大人忙着学技能,对小孩的教育观念也在变。“以前开学时要一家家上门去劝说,家长才会把孩子送来学校。”多姑小学校长王绍兴说,现在,让孩子多读书已经成了村民的新风尚。

  教室里,书声琅琅。小多姑的蝶变还在继续。(完)

[责任编辑: 郭云旗]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