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象塘村花海 (芒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把20亩山坡地改种向日葵后,通过媒体宣传、抖音直播等方式,吸引游客赏花,短短二十多天就有2万余人次打卡,门票收入达4万余元,带动了村民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谈到“葵花海”带来的甜头,德宏州芒市勐戛镇象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能龙难掩喜悦之情。一块“低收入山坡地”变成“高回报葵花海”,这是象塘村在乡村振兴中转变思路、闯出新路的例证。
近年来,象塘村坚持“头雁”领航,以促农增收为目标,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让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李能龙创业养猪 (芒市委宣传部供图)
“头雁”领航 群雁齐追
李能龙年幼时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在致富路上把握机会、当机立断,成为全村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
他从网上了解到,一种名叫“三元”的家猪品种特别适合在当地养殖,于是萌发了养猪创业的想法,身边的人都认为养猪风险大,一旦感染瘟疫,将损失惨重,劝他安安稳稳过日子。但他没有动摇,拿出自己打工攒下的全部存款,加上银行贷款和向亲朋好友的借款,凑了10余万元,盖起猪场,购入170头商品仔猪开始养殖,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次“豪赌”,谁知第一批猪出栏后,净收入达14万余元,李能龙成功赚到了“第一桶金”。
一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富,李能龙希望村里的乡亲们也都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他邀请农技专家到村为村民上培训课,自己免费将小猪仔送给村里生活困难群众及残疾人,对他们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带领村里20多户村民搞起了养殖,带动建成了5家微型猪场,逐步实现养殖产业结构升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当年出栏实现增收430余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合作社示范种植百香果 (芒市委宣传部供图)
党组织领办 合作社变强
养殖业有了起色,象塘村继续在种植业上发力。过去,不少村民种植的百香果由于缺技术、销路窄,导致销量低、收入少,有果农开玩笑道“种植靠天,钱难挣咯。”李能龙却说“人定胜天,我们可以成立合作社,走农业组织化、专业化路线。”
说干就干,在勐戛镇党委和帮扶单位助力下,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以残疾人和监测户为主体的“德宏州春哺种植专业合作社”,将过去闲置的土地资源、分散的助农资金,进一步整合、盘活,通过优管理、推科技、拓市场,示范种植了60亩百香果,进入市场后被抢购一空,同时,合作社带动百香果示范种植面积扩大到360亩,产值达500余万元。
“我们周末会带着小孩来象塘村‘开心农场’挖红薯,让小孩感受劳动的辛苦,体会丰收的成就感,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一名学生家长说道。为推动合作社与时俱进发展,象塘村紧跟市场需求,推出小学生“开心农场”,开发向日葵“花海”,创新营销方式,多渠道增加合作社收入,持续提升合作社综合实力。
象塘村发展电商平台 (芒市委宣传部供图)
搭电商快车 拓致富新路
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敢闯敢试的象塘村,又盯上了电商。可是一没技能、二没平台,谈何容易?面对困难,李能龙带头想办法、找机会,积极参加电商培训,成了德宏州残联“残疾人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第2期培训班的学员。
2018年,象塘村率先在德宏州建设了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李能龙电商工作室”,通过开网店、保品质、强服务,线上、线下年均出单量“10万+”,年销售额达150余万元,带动农户329户,其中监测户98户,既扩展了群众销售农产品的渠道,也提高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效益。
为进一步挖掘“互联网+”的发展潜力,象塘村积极推行“合作社+电商+直播”模式,通过合作社提供产品、电商促销售、直播引流量,对当地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景点等进行推荐,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878元,同比增长8.9%,实现了变“流量”为“收入”,让一个个“新农人”们搭乘着电商快车走上了更广阔的致富路。(记者 刘金山 通讯员 杜若菲)
2024年05月08日 18:05
2024年05月08日 11:37
2024年05月08日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