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昭通,春天有洒渔烟柳的休闲,夏天是避暑的好胜地,秋天有半城苹果满城香,冬天有高原精灵黑颈鹤。昭通,更是一年四季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欢迎全国的朋友们来昭通,来感受昭通印象,来体验乌蒙幸福,来分享在‘在云南 样样好’的幸福生活。”在9月13日召开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印象 幸福乌蒙”专场发布会上,昭通市委书记苏永忠发出“昭通的邀请”。
新闻发布会现场 彭波 摄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发展成果更好造福昭通人民群众,也让八方来客在昭通切身感受到“云南样样好”。
昭通的幸福,在于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群众增收有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市1.8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4.4万户脱贫群众户均增收1020元。在就业支撑上,常态化做好返乡劳动力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全市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89.2%、92.3%。今年上半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8.2%、达到8311元,与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脱贫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西部大峡谷玛瑙海冲浪
昭通的幸福,在于创业就业持续深化,勤劳致富有盼头。昭通是人口大市,也是全省转移就业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全市30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60万人以上。昭通围绕“让就业岗位更稳、让群众收入更高、让返乡创业更好”的目标,坚持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就近就地就业同步抓,出台了创业就业二十条政策措施,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转移输出再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措施,让广大劳动力创业有门路、就业有岗位。
国家级非遗项目:四筒鼓舞
昭通的幸福,在于民生投入持续加强,教育医疗有保障。昭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476.8亿元、占比达83%。在教育上,坚持一手抓硬件投入、一手抓教学质量,去年以来共实施教育项目192个、新增学位7.2万个,引进14家优质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在医疗上,全面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医保参保扩面,着力建好1个省级中心医院、4大专科医院、11个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2家医共体总医院,特别是由昆明医科大学全面托管的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加快形成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创伤“五大中心”,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昭通的幸福,在于保障体系持续健全,朝夕美好有守望。昭通聚焦“一老一小”关爱保护,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让“夕阳”更美、让“朝阳”更红。通过大力实施“惠老阳光工程”,建成11个县级失能照护机构、90个乡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6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8个“幸福食堂”,集中供养老人4900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3040户,23.08万低收入老年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11.52万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3.2万留守老人实现生活保障、困难帮扶、健康服务、关心关爱“四个到位”,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托起了老年人“稳稳的幸福”。聚焦幼有所育,不断健全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成区域性儿童福利院4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1个、儿童之家734个,1.05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纳入保障,9.2万留守儿童实现管护有人、学业有教、困难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六有目标”。
靖安安置区服装厂忙碌的工人 彭波 摄
昭通的幸福,在于安全防线持续筑牢,防灾减灾有实招。昭通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标本兼治,不断织密织牢防汛减灾“安全网”。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干部群众探索实践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镇雄县木卓镇新桥村防汛典型经验被全省推广。另一方面,把避险搬迁作为维护群众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分批分期把受威胁群众从安全隐患大、生存条件差的地方搬到城镇里来,今年共实施避险搬迁6239户24613人,预计到年底前,搬迁群众就能搬入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记者 彭波 图片除署名外由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09月13日 17:57
2024年09月13日 17:33
2024年09月13日 17:14